穿越千年溯华夏之源、大话西游探神话世界、重走长征忆红色故事……多彩随县的美不止一面,上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孕育了炎帝故里的独特气质,让随县一地古朴隽永、意蕴悠长。


城,是岁月的洗礼,是文明的集聚。对于随县而言,古老与年轻在此交融,传统与现代在此汇聚,随县从西周封随国伊始,秦统一华夏始设随县至今,千年文脉绵延古今,2009年新随县挂牌成立,青春活力尽情迸发。


十四年春华秋实、十四年成就非凡,神奇随县山水正美,魅力随县画卷铺展。踏入随县这片神奇的土地,赴一场炎帝寻根之旅、西游神话之旅、红色文化之旅,沉浸式感受炎帝精神烛照千秋的文化传承。



华人老家响彻华夏,作为炎帝神农的诞生地、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穿越历史的长河,炎帝故里随县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生态资源,已拥有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湖北省旅游强县、湖北省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北省民间艺术之乡等多张响当当的文旅名片,这一张张金字招牌熠熠闪光。


以文塑旅,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悠久的文明历史孕育出民风淳厚、民俗浓郁的随地文化。以烈山为中心的古老华夏农耕文明遗迹遗址和文物俯拾即是。古今名人辈出,欧阳修、沈括以及革命先辈李先念、贺龙等都与随县结下不解之缘。融汇南腔北调的“义阳大鼓”“大洪山锣鼓”以及流传民间甚广的“打硪号子”“板凳龙”等,境内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已成为随县人的生命欢歌,世世代代传承至今。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实化、活化传承,在随县有了大胆的探索。用文化点亮旅游之眼,兴一座光耀千年的名城。建县以来,随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全面整合文旅资源,推出了一批独特性的旅游产品,凸显旅游特色,精美呈现了其文化底蕴和秀美风光。随县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兼备,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遗址遗迹景观并存,有各类旅游景(区)点300多处,新建续建原石部落、桐柏山淮河源竹筏漂、东润紫海田园等文旅项目20余个,正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的“随县样本”,呈现更多随县之美。


“202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67.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2.51亿元,较2021年增长9.6%和7.2%。1月—6月,全县接待游客572.21万人次,同比增长30.0%,旅游收入34.86亿元,同比增长31.3%。”据县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英介绍,今年上半年,随县文旅喜讯连连,深挖文化内涵点燃了大众出游热情,凭实力出圈引发口碑效应,国内外游客“大流量”奔赴而来。


创A工作也是势头强劲,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报,随县抱朴谷康养旅游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该景区正式列入国家4A景区创建名单;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定公告》,确定随县慈云居生态旅游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随县首个以农业采摘、餐饮、住宿为主的A级旅游景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日前,夏日旅游推介会开启,随县融入全市旅游大格局,在新鲜出炉的三大旅游线路中,有炎帝故里风景区、田王寨景区组成的历史文化探秘之旅;大洪山风景区、三潭风景区、黑龙潭风景区组成的亲近自然避暑之旅;有以西游记漂流景区为主的暑期亲子清凉之旅。”刘英自豪地说道,西游记户外漂流跻身“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田王寨景区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都生动诠释了“追寻炎帝足迹,遇见随县之美”的旅游主基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按照“多规融合”的原则,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规格编制完成《随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6—2030)》,确定“一核一廊一带一片区”的空间布局形态,完善了旅游规划体系,促进了全域融合发展。现已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作为影响随县未来发展的五大重点产业,纳入县重点工作“4+5”攻坚机制,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持续发力,扎实推动创建进度。


我县旅游交通干线和农村路网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先后建成3条兼具交通通道和旅游走廊双重功能的生态旅游样板路、5个公路观景平台和2个交通文明驿站服务区。随县旅游直通车已正式开通,开通的旅游直通车分为随北、随南两条旅游专线,对全县景区实现一线串珠,促进景区一体化发展,全面深化全域旅游创建成果。以随中、随南、随北三条旅游环线为主线,将境内382个村、所有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历史人文景观串联,构建出以炎帝故里、西游记公园、西游记漂流、田王寨等核心景区为龙头,A级景区为骨干,乡村旅游点为依托的“处处是景点、时时可游玩”的精品“全域旅游示范区”。


以旅彰文,品牌效应日渐凸显


炎帝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炎帝文化品牌是一张国家级金字招牌,从2009年建县至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已成功举办15届;炎帝文化庙会是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至今已成功组织举办了13届,经过十年的精心塑造,炎帝文化庙会现已成为随县乃至湖北省县级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

每年的春节前夕,炎帝文化庙会暨迎新春年货节、殷店镇的“三月三塔儿山庙会”等活动对随县的非遗文创产品、名品特卖及民间美食进行展销;每年的3月—5月,随县都举办“春季赏花游”系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尚市桃花和牡丹、唐县镇梨花、厉山镇兰花和月季、均川镇油菜花、洪山镇茶文化、草店镇芍药等特色乡村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多角度推介随县赏花名片;各镇场也传承了本地的非遗文化项目,如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区的《义阳大鼓》、洪山镇的《打硪号子》、唐县镇的《随州三独》等非遗文化演出节目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

文化元素更为旅游增添底蕴,让诗与远方交相辉映。“利用炎帝文化庙会的龙头示范效应,辐射打造了‘一镇一品’随县文旅品牌。”在刘英看来,这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充分展示随县的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将文化融入经济领域,助推随县的经济、文化全面发展。


文化韵味融入随县的一山一水,我县紧跟炎帝文化热潮,倾力打造“炎帝神农故里中国香菇之乡”文旅产业品牌,灿若星辰的文旅产业正形成集聚效应,“人生好福气、随县拜炎帝”文旅宣传品牌和“随”文旅logo标识已深入人心。


文化赋予旅游别样意义,悠悠古城随县着力整合全县文旅资源,围绕文化元素和红色符号,精细打磨多条精品线路,让游客在一路饱览大美山川的同时,还能全面了解随县特色地域文化。随县发布了春季赏花踏青路线、“五一”假日出游路线、夏日亲子旅游路线等,路线串联随县各大A级景区景点、美丽乡村、精品酒店、民宿等文旅资源。

随县还在全市率先组建文旅联盟,实现合作大发展,以文旅联盟为龙头,成立景区、住宿、美食、农副产品、非遗文化、出行保障、美丽乡村、旅行社团八大行业保障专业委员会,抱团经营、形成合力。“联盟的成立为做大旅游产业、叫响旅游品牌助力,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品牌共创,共筑文旅发展高地”据随县文旅联盟主席赵伟介绍,已成功举办随县首届文旅联盟旅游推介会暨招商大会,促进文旅、农旅、工旅、商旅、康旅融合,实现从单区域发展向多区域发展、从单一景点建设向全域旅游目的地统筹发展、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单打独斗向共建共享转变,推动随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旅游业态层出不穷


今年首次举办“骑纪中国随县机车嘉年华”,邀请省内外摩托机车爱好者来随县骑行打卡,在肆意驰骋中尽情感受随县文化之韵,品味随县山水之美,体验随县人文之乐。机车骑士文化的“速度与激情”与“来最年轻的随县寻觅中华文明最古老的根”相得益彰,是我县深化文旅内涵、打造旅游新场景的一次新尝试。

日前,炎帝故里景区“炎帝故里夜游季”全面升级,首届随州光影艺术节超燃烟花秀绚丽绽放,缤纷多彩的灯光秀、精彩纷呈的情景剧、琳琅满目的各色美食、璀璨绚丽的烟花盛典给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搅热了夜游市场,丰富了文旅融合新业态。


自启动荆楚文旅名县创建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发挥优势,创新突破,通过资源整合、项目驱动、品牌塑造、产业聚集、区域联动,着力构建“文化氛围浓厚、文旅产业强劲、服务配套完善”的文旅新格局。近年来,随县全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在谒祖圣地建设中“唱主角”,立足资源禀赋,用好独特炎帝文化品牌和符号,深化夜旅、农旅、体旅、茶旅、康旅的多元化业态融合。

“旅游+农业”绘就“诗与田园”新画卷。我县利用农业大县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让山水乡愁成为“大卖点”。神农牡丹园、桃花园、慈云居等农耕景区遍地开花,大片荒山变成“绿色银行”。

“旅游+工业”激活“旅游市场”着力点。随县加快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步伐,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参观体验工厂。建设香菇博览馆和裕国菇业香菇生产基地,裕国菇业按照四星级工业旅游景区标准,把工业园区打造成旅游景区,最高峰日接待游客突破1000人次。


“旅游+教育”释放“研学旅游”新动能。随县利用炎帝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研学游,炎帝故里被列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接待大量研学游团队。西游记公园被确定为湖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云峰山万亩茶园被确定为湖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营地。田王寨、张体学纪念馆被列为市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

“旅游+”加出新活力,不仅创造了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西游记公园、西游记漂流、云峰山万亩茶园、抱朴谷康养旅游区等旅游企业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新业态,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随县已然穿越千年时光,新县城逐步绽放“一湖清水、两岸新城”的时代异彩,“一村一品、一湾一景”的格局逐步形成。在全县范围内首批选取了86个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美丽乡村进行试点,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澴潭镇柏树湾村采取“全民入股”的方式大面积种植芍药、莲藕、金银花等观光类农产品,全村四季有花,移步即景,整体上形成了一个乡村旅游景区,既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又发展了旅游产业。如今,乡村旅游美美与共,全县138个建设村也被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以炎帝文化、淮源文化、红色文化、西游文化交相融合打开文旅融合新路径,是随县加快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着眼于围绕文化补短、提质发展、文旅融合三个层面,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随县推进文旅数字云平台建设,游客“一部手机游随县”,在全省县市区处于领先地位,努力将“流量”变“留量”,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持续讲好更有深度的“文旅故事”。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