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汉区组织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开展社区应急演练。 (通讯员 陈仁海 摄)


8月4日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调度会议上,我省公布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效果评估“五色图”,17个市州(林区)晒出成绩单,十堰、孝感、黄冈因绩效明显,进入绿色第一方阵,排名摆尾的多个地方也被同时通报。

这是我省围绕深入推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通过机制创新,在全国首创隐患排查绩效评价体系,获得国务院安委办和应急管理部推荐。

省安委会表示,全省17市州(林区)及全省19个专委会陆续纳入该评价体系,每月定期公布五色图,进行公开赛马,树立以成败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比学赶超

把责任压实到每一个末梢

“要清醒认识到我省当前安全风险形势是稳中有忧,”省应急管理厅负责人指出,今年1至7月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数量同比下降30.3%,特别在去年因疫情同比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今年事故总量持续下降,殊为不易。

数据显示,那些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推进扎实,基层应急力量建设夯实的地方,单位GDP的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有明显下降。

“隐患总是客观存在的,不查,隐患会变成事故,查了,可以转化为发展。”省安委会表示,全省将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作为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高位部署、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截至7月底,全省共排查出4851条重大隐患,已整改2766条,其中企业自查发现1908条,已整改1130多条,部门检查企业15.8万家,发现重大隐患2360条,已经整改1387条。各级政府挂牌督办重大隐患583条,已整改247条。

随着行动持续深入,一个共性问题冒出水面:推进程度在省域范围内不平衡。十堰率先推动基层应急力量建设、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今年前7月事故死亡人数13人,同比下降63.89%,降幅位居全省第一,孝感市委市政府成立8个督察组,对各县市全程包保,黄冈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领衔整治重大安全隐患制度,闭环推动重大隐患整改销号。不过,也有经济发展大市落后摆尾,其排查隐患数量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5.9%,还有部分行业专委会的标准制定、行业规范指导等关键工作滞后。

为严格督查问效,我省创新机制,把落实情况纳入到安全生产考核和地方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的指标体系,根据周调度月检查以及综合督查检查情况,对17个市州进行综合打分排序,形成红橙黄蓝绿五色图,结果在全省通报。

在五色图上,哪些地方出成绩,哪些地方拖后腿,一目了然。

截至目前,全省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一案双罚80次,移送司法机关86人,责令停产整顿648家,曝光约谈联合惩戒企业4585家,责任倒查追责问责56人,约谈通报有关地区及部门637次。

走深走实

一批治理“良方”加速推广

排查重大隐患是起点,对隐患进行整治实现了销号,却并不是终点,我省通过摸底数、排风险、治隐患、提能力,全链条一体推进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水平提升,不少地方已经探索出一批治理“良方”。省安委会表示,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在全省复制推广。

“一厂多租”、电焊违规动火作业一直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灾区,如何把好电气焊安全的“源头关”,孝感在全省率先创新推行电焊机实名制管理新举措,通过物联网和二维码,实现电焊机与作业人员实名制的绑定,落实“一机一档”管理方法,实现了操作人员、电焊机、岗位“三统一”,实现非授权无使用的源头管理。

在武汉光谷星光里社区,“不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不在住宅内给电动车充电,不要飞线充电。”一台白色应急“机器人”正在广播安全提示,“肚子”里面整齐摆放着灭火器、消防水带、应急手电、防毒面罩、破拆工具等应急物资装备。社区应急服务站负责人介绍,这是自助式的智慧应急终端,在社区应急服务站里还配置有小型社区消防灭火车、专职应急救援人员等。通过网格化管理前移了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关口,广泛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还坚持“打早、打小、打了”和“1分钟到场,2分钟报告,3分钟处置”的原则,成功控制了很多险情。

像这样的社区应急服务站,武汉市建设了1410个,实现了“全覆盖”,今年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拓展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成果,实现隐患排查、险情预警、应急宣教、先期处置四大功能提升。

此外,孝感利用“村村响”实现群众避灾避险应急广播全覆盖,咸宁拨专项经费为3000余名重度残疾人家庭安装智慧型烟感报警器,黄冈推动企业建立逢会必讲安全制度,常念安全经。省安委会提出,这些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新办法,要及时进行总结和适应性研究,加快向全省推广。

制度之治

隐患管理中心将在全省实体化运行

既要管当下,又要立长远。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风险辨识不到位、隐患排查走过场等现象仍然存在。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隐患管理,全力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我省提出建立各级风险隐患管理中心,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负责风险隐患排查收集、分析研判、分类处置、管控整改等全生命周期的常态化、机制化建设和管理。

目前,我省各地结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正在组建实体化的安全风险隐患管理中心,作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要步骤,助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省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接入危化品重大危险源企业、部分地下矿山和全部在用尾矿库,与水利、气象、林业等部门共享数据,逐步实现风险隐患自动识别、信息自动抓取及分类。

全省各地建设隐患管理中心,就是深化“智慧应急”建设和成果运用,推动横向接入行业部门数据,纵向建设省、市、县、乡贯通的应急平台。

目前十堰、黄冈、荆门等地在市级层面已经组建安全风险隐患管理中心。其中,十堰整合该市各类安全风险防控职责,设立市应急风险隐患管控中心,结合城市智慧大脑平台建设,健全风险隐患全过程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应急管理职能从灾后处置向灾前预防转变。

常态常效是根本。建立实体化隐患管理中心,改变了过去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级都在抓、年年都在抓,但缺乏一个单位归口统筹、常态推进的做法。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是科学、精准排查治理的具体行动,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主观、随意的“人治”痕迹。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有利于营造风险隐患常查常治、自查自改,推动重大隐患动态清零的制度环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