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襄阳市高新区,计划投资68亿元的骆驼股份新能源低碳产业园项目开工,将建设年产1200万套低压锂电池生产基地和10GWh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实现汽车低压铅酸电池和低压锂电池“双轮驱动”。

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襄阳正抢抓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风口”,打造“144”现代产业集群。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襄阳都市圈正聚焦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优环境、做多人口,提高经济量级、产业层级、城市能级,做好“强心、壮圈、带群、协域”文章,打造辐射南襄盆地的核心增长极。

转型提速,冲刺工业万亿总产值

7月27日,襄阳举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27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733.9亿元,其中新能源新材料项目9个。

“招商引资是实现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抓手。”襄阳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该市围绕23条产业链精准招商,新签约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56个,合同投资额5351.33亿元。其中,投资百亿元的赣峰锂业20GWh新能源锂电池项目等已顺利开工,为促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襄阳吹响2025年工业迈向万亿产值的冲锋号,力促六大优势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2022年,投资百亿元的比亚迪襄阳产业园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成、当年投产。今年,该产业园将冲刺16条生产线全面投产。“产业园全部投产后,预计可满足年产60万辆新能源汽车装配,年产值可达140亿元。”襄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岩说,产业园正在与20多家本地生产厂商洽谈,提升关键零部件近地化率。


全产业链谋划,全生态培育。今年,襄阳加快比亚迪、东风S31、中车集团新能源公交车和专用车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回天新材、惠强隔膜、广州天赐、湖北锂源等一批全产业链新材料企业,开工建设骆驼、启成、赣锋等汽车及电池回收项目。

在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把把C919飞机座椅在这里诞生。该公司研究航空座椅30余年,年生产能力达5万座,跻身世界民航座椅第一梯队,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取得中国商飞、波音、空客和庞巴迪民航座椅供应商资质的企业。今年,该公司将投资5亿元新建厂房,实现产能翻番。

抢抓国家大力推进“大飞机”产业等战略机遇。今年4月,襄阳市出台航空航天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像航宇嘉泰一样成为C919飞机的制造供应商或进入潜在供应商目录的企业,襄阳有10余家。

强心壮圈,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区

8月5日晚,位于东津新区的襄阳华侨城奇梦海滩水乐园,游客齐聚奇幻火星音乐节,听华语乐坛歌手周笔畅深情开唱。

2020年,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对外营业,拉开东津新区都市旅游发展的大幕。该度假区总投资约700亿元,由“四园一镇”及酒店群组成,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量约156万人次。

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襄阳正努力打造中心城区“双300”(面积300平方公里、人口300万)、拥江而立的“宜居韧性智慧绿色人文”现代化Ⅰ型大都市。

东津新区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第一个城市新区,也是襄阳都市圈的核心区。目前,东津新区概念规划及核心区8平方公里的“方城”建设规划基本完成。20平方公里建成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80平方公里交通路网基本形成。

8月3日,襄阳环线提速内环南线控制性节点工程——东津互通立交主线桥梁结构完工,预计10月底具备通车条件,届时城区到高铁站、机场、景区可实现快速联通。

东津云谷孵化中心是东津新区重点打造的百亿级产业园。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经竣工,二期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正加快推进室内装饰装修,联通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项目入驻。

大城崛起,教育先行。东津新区现有高中1所、初中6所、小学11所、公办幼儿园7所,已规划高中4所、初中25所、小学33所。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大批高校也瞄准这块热土,或建分校区,或建实训基地、实验室,为东津城市新中心建设、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外联内畅,做好融合发展文章

7月20日,襄阳北编组站大桥桥面沥青摊铺全部完工,为8月底襄阳内环北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都市圈建设关键在一体化,基础在交通互联。”襄阳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项目经理周钤介绍,该桥是襄阳环线提速改造(内环)项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主桥长920米、宽37.5米,跨襄北编组站32股铁路线,是湖北跨越铁路股道最多的公路桥。

大桥建成后,襄阳将新增一条跨铁快速通道,缓解城区因穿越铁路造成的交通拥堵,进一步紧密襄北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区、自贸片区与中心区域的联系,打造“半小时交通圈”。

襄阳位于中国内陆腹地中心地带,居汉水中游,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近年来,该市在“铁水公空”全面发力,推动城市拔节生长。

1小时可到武汉、十堰、南阳;2小时可到西安、郑州、长沙;4小时可到南京、上海、北京、重庆……随着浩吉铁路、汉十高铁和郑渝高铁3条国家干线铁路开通运营,襄阳实现“县县通高铁”。高铁旅游串联起“襄十随神”四地的“诗和远方”。

襄汉欧、襄渝欧、襄西欧等9条国际外向型物流大通道开通,“襄阳造”畅销全球;直达长江、江海联运、近洋跨国,小河港实现航运“三级跳”,“出海口”搬到“家门口”。上半年,襄阳市外贸出口总值206.3亿元,同比增长41.6%。

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襄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这是今年继襄阳樊西商贸服务型国家示范物流园区、襄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后,襄阳在物流领域斩获的第3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以交通和物流现代化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十四五”期间,襄阳谋划综合交通项目200个,总投资1910亿元,完善“四纵四横”铁路网和“四纵三横一环多支”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襄阳机场改扩建和汉江梯级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交产城”融合发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