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李四光在法国演讲时提出,煤炭储量有限,可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原子能、风能等替代能源。如今,这一远见已变为现实。储存在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地热能已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千家万户。

8月29日,第八届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北)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热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地热助力“双碳”战略和湖北地热能利用等展开热议。

炎炎夏日 地热送来凉风习习

在总建筑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湖北地调大楼里,凉风习习,让夏日的室温保持在26摄氏度。该大楼内的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已经良好运转了15年。

凉风来自地下水热能的利用。机房里的地源热泵抽取地下18摄氏度的地下水后,进行冷热量交换,进一步降温,随后传导给另一端的水系统,降温后的水被输送到各个房间,经过风机送出20摄氏度的冷风。到了冬天,同样的原理升温,可以供暖。

地热能为五大非碳清洁能源之一,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等是地热资源的重要来源,简单易用,可用于发电、供冷取暖等。

“武汉是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供暖制冷的需要越来越大。”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主任陈焰华表示,湖北浅层地热能丰富,地热资源主要是来自土壤源和水源,集中在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浅层地热能的应用前景广阔。

省地质局武水地质大队(湖北省地热能研究推广中心)副总工程师华杉介绍,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后,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灰渣等排放,节省大量环境治理费用。目前,我省已完成13个主要城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相当于4225万吨标准煤,可供10亿平方米以上建筑物制冷供暖,相当于1.4万个足球场的面积。已探明的地热温泉及中深层地热井日开采量超过13万立方米,初步估算江汉盆地、南襄盆地等盆地型地热年可利用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7079万吨。

3年应用面积达5000万平方米

据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湖北地调大楼、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武汉二七滨江国际总部商务区、湖北省图书馆、武汉中法生态新城核心区等一批项目浅层地热能利用效果良好。全省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的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我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仍有极大的潜力。

“目前地热能利用还远远不够,在五大非碳能源里占比最低,仅占5%。”陈焰华介绍,地热能稳定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高,平均能源利用率高达70%,明显高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电能和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对于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热泵与蓄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骥认为,目前,武汉等地的地热资源利用虽与京津冀比还有不小差距,但利用空间大,需通过做精做细项目,多公布运行数据,让更多人了解地热,才能推动产业应用和高质量发展。

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副主任童明德认为,武汉地质情况特殊,地热应用的推广需加强对武汉区域地质、资源条件的基础研究、精细化勘探。

武汉市发改委首席研究员、节能监察中心副主任项定先期待,中低温地热能在发电方面实现突破,应用于工业领域。此外,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或是设备服务于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对稳定废弃地热水进行回收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推动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热能开发利用是助力构建绿色能源体系、促进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湖北省建筑节能办公室副主任马骁表示,我省在“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包括地热能在内的清洁能源发展、应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城乡建筑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力争2025年供暖制冷应用建筑面积达5000万平方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实习生 肖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