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年的历史,78条交错的小巷,占地面积2.56平方公里,2.9万户经营主体……汉正街,传说中的“天下第一街”,曾缔造了“货到汉口活”的传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一年后,全国首个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小商品市场在汉正街诞生,第一批103户个体工商户领取了营业执照,湖北“小个体”近半个世纪的商道传奇,从此缓缓铺陈……
既做试验田,也是风向标
满载服装、丝袜、布料,和着音箱播放的劲歌热曲,电板车在小巷里灵活平稳穿行;商贩们腰间系着收款包,操着浓郁的江汉口音谈价钱、做生意,9月28日,汉正街的市井街巷,充盈着人间烟火气。
“老邱,你来啦!”今年80岁的邱忠祥,正在武汉市硚口区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访商户。
邱忠祥,这条街上逐渐远去的背影——首批103户个体工商户中唯一还在坚守汉正街的人。1979年至今,他经历了汉正街个体户从地摊、铁架、街边店面走进百货大楼的发展历程。
45年前,工作首月便拿到43.5元工资的仪表厂工人邱忠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嗅到了开放的气息,毅然辞职经商。103位“小老板”持证摆摊,标志着个体私营经济重回中国经济舞台。“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一时广为流传。
布料、针线、饰品、拉链、打火机……店铺如林,摊亭如龙,人流如潮,“路上水泄不通,几乎走不动道。”回顾汉正街昔日盛景,邱忠祥脸上笑意浮现。
“买全国卖全国”的汉正街,很快成为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与风向标,1996年实现销售额80亿元,个体工商户缴税7000余万元。
不断求变赴“云”端
二十世纪90年代,汉正街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现金现场现货”“一件不售”是那时汉正街人的交易底气:个体户们只需将货摆出,就有客来。
近十年来,面临杭州、广州等地批发市场崛起、电商飞速发展等不利因素,汉正街的个体户们正全力提档升级转型,寻求批发市场的数字之变、品质之变。
在汉正街品牌服饰批发广场6楼,“80后”张磊正在捣鼓直播设备。他是土生土长的汉正街“创二代”,在短视频平台以“潮流三兄弟”的IP直播带货,推广自创男装品牌费德罗。
与品牌服饰批发广场一街之隔的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30多家特色各异的电商直播间内,主播们将汉派男装、大码女装和精品服饰销往全国各地。超过500名原创服装设计师扎根于汉正街,在“云尚”众创空间内,设计研发、打版实验、小批量生产、线上线下销售可以“一站式”完成。
“云尚”穿搭师宋嘉龄透露,入驻“云尚”的商户有95%以上都是个体工商户,活力满满;汉派商铺自有工厂的达六成,约1200户,实力不俗。
邱忠祥说,目前,汉正街也在努力跟上时代步伐,从2013年开始启动改造,建设汉正街中央服务区。曾经的商业第一街,如今依然活跃着2.6万余户个体工商户,是小商品专业化市场和旅游商贸的“不倒翁”。
汉正街,是荆楚大地上580余万户“小个体”顺应时代潮流、奔赴大市场的一道缩影。今年6月30日,我省率先上线了个体工商户服务专区,分型分类培育个体户,2.6万户个体工商户通过服务专区查政策、提诉求。目前,专区已办结382件诉求,满意度100%。
见证者说
80岁的邱忠祥:我们是汉正街第一批小老板
我是1979年领到的营业执照,“办证”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那时想办证做小生意的大多是汉正街附近的待业青年,而我是有“铁饭碗”的。我母亲觉得这是“投机倒把”,坚决反对拿出户口本办登记。幸亏当时汉正街工商所的“老单”从旁游说、全程帮忙,这才办成。
一段时间后,每天都能稳定赚到七八元钱,于是我下定决心辞职,专注自己的小生意。第一笔生意,我将女士用的“盘发网”从南往北卖,赚到了第一桶金;1983年,我发现自己成了“万元户”;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们个体户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期,罚款少了、商路顺了;2006年,我购下汉正街华贸商城3号楼的两层楼房,打造精品箱包市场。
当年的首批个体工商户,除了我之外,都已离开了汉正街,退出了市场,因此人们都叫我汉正街的“不倒翁”。如今,我依然担任着硚口区“小个专”综合党委委员等多项社会职务,为越来越多的个体工商户提供服务。
现在的汉正街不光有实惠的“小商品”,也有名牌、有精品,欢迎大家来选购,我也希望更多年轻人来此择业,为汉正街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