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襄阳10月28日讯  枣阳,地处鄂西北,辖558个村(居)民委员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发展的必解之题。近年来,枣阳市因村制宜,探索出多种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的途径和模式。


土地折资 村民入股合作社


秋风拂过,稻浪连绵,在鹿头镇小王庄村康鑫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轰隆作响……


“这在以前不敢想。”小王庄村党支部书记万安杰回想当年的景象,全村三成以上的土地以亩平不到100元的费用低价流转;320亩集体机动地被部分农户分散耕种,亩均收入不足50元。多方学习考察后,结合小王庄村现状,2018年11月,小王庄村成立枣阳市首家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康鑫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村党支部副书记袁国荣介绍,土地集中后,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植,入股方每年可获得相应保底收入,收益如有剩余,还可从中二次分红。目前,合作社共发展社员112人,入股土地由最初的353亩增长到1108亩,每股收益由400元增至600多元。


村头市场 产品交易不出村


夜色渐浓,刘升镇杜垱村三组村民王国志卖完了刚晒好的花生。


杜垱村是远近闻名的“旱包子”村,杜垱村党支部书记杜恒胜说:“前几年,村干部带头引种优质黄桃,产量和口感都很不错,却卖不出去。”



过去,刘升镇没有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户想要卖东西,最近也要拉到十几里外的鹿头镇,非常不便。


有地方卖,农民才敢种。2017年,村两委向上争取资金,启动杜垱村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2018年建成后正式运营。不久后,又新建一座380平方米的冷库,每年可保存鲜果100多万吨。


杜垱村村干部刘坤骄傲地介绍,中心建成当年就收购小麦等农产品近1300万吨,周边7个村的桃农都在这里卖桃,人均增收7000多元。


招引乡贤 资源资金滚滚来


“穷到没人愿意回村任职。”2012年,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刘常勇在乡亲们的推荐下,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没钱、没产业,村里发展能靠啥?刘常勇一合计,把目光瞄准了本村十几位在外发展较好的乡贤,他逐一拜访,邀请乡贤回村投资。


如今,端公村种植板栗5000亩、油茶1700亩,年产近70万袋香菇,三大产业同步开花。2022年,村集体收入51万余元。


枣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文成介绍,2022年,枣阳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8亿元,在纳入统计的532个村中,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超98%,预计今年底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40%的村年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15%的村超50万元。

(通讯员:李晓军 郭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