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人工拟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在武汉签约转化,这一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沈秉正教授团队多年来根据临床需求研发的成果,将加快新药注册进程,造福患者,预计产生经济效益5000万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省知识产权局获悉,截至今年9月,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3.8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约为23.68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连续五年超过千件,位居全国前列。

助力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我们公司一直在找寻人工拟肽相关技术,这次能成功实现转化产业运用殊为不易。”省知识产权优秀专员、武汉市逆时光医疗健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冯清说,签约成功得益于湖北专利运用公共服务平台“知慧桥”的精准匹配推荐,以及“四知五会”知识产权专员课程的培养,让企业快速获取专利技术对接支持,在知识产权保护、运营、交易、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也得到有效帮助。

“知识产权运用是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的重要一环,可以助力创新成果‘落地生金’,实现价值。”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治田介绍,近年来,该局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运用导向,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行动,创新运用模式,盘活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纸变钱”的效益不断显现。

支持武汉、宜昌开展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在全国率先实施专利转移转化专项计划。遴选26家高校院所建立专利转化基地,推动开展专利分级分类管理和赋权改革,5所高校入选全国高校专利转化百强。开发上线“知慧桥”专利转化运用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开展专利技术供需对接活动;在全省布局建设6家省级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打造和运营产业专利池。

近两年,在省知识产权局的引导和支持下,一批批高校教授的“宝藏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企业,走向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团队与省专精特新企业共建医学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智能网联车产学研转化合作,湖北工业大学芯片学院与科创企业共建校企研发中心开发智能脉诊手环项目,三峡大学水利学院与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合作研发。

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今年,泰国的一处光伏发电项目用上了来自湖北的光伏浮体专利产品。这是长江设计集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光伏产品首次进入泰国市场。因其在光伏产业领域的专利技术优势及创新能力,该集团所属长江设计公司申报的“湖北省(高效光伏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获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批准立项,成为本年度唯一立项的光伏产业项目。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支撑。”刘治田表示,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科教优势是湖北最大的“富矿”,知识产权是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资源、进而释放创新能量的重要催化剂,我们要把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培育高价值专利,站稳高价值专利创造“第一方阵”,强力支撑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

“十四五”以来,全省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不断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数量达60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数量达270家。

据介绍,当前,我省专利创造质量稳中向好、结构明显优化,呈现出“量质并重、以质为先”的发展态势。下一步,将聚焦我省五大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新兴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一批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引导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专项行动,集成知识产权信息、专利挖掘与布局、专利审查、商标品牌培育等优质资源,助力各类企业融通发展。推进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服务,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高价值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