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代表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一边是应用日益成熟的快速建造“神器”造楼机。二者牵手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2月3日获悉,中建科工华中大区定制研发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造楼机)首次投入使用。一场1+1﹥2的邂逅之旅在武汉工地上演。

在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五期项目现场,这一定制版新型“造楼机”像一个巨型“围脖”,环绕在施工中的9号楼主体结构上部。“‘围脖’有4.8米高的防护网,环绕着一层半的楼层。”项目技术总工周焱平介绍,造楼机内部还有两圈0.9米宽的走道板。工人在造楼机内施工,高空作业如履平地。随着房屋建筑的建设进度,“造楼机”随之拔节向上。

奓山五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3.58万平方米,由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投资集团投资建设,是湖北省智能建造的省级观摩基地。其9号楼装配率达73%,位居行业前列。

钢结构部件强度大、体积小、免养护,环保、高效等优点多。“造楼机”取代了传统的爬架、脚手架等围护结构,令高空作业更加安全、高效。

此次定制版“造楼机”进行了诸多改进,首次顺利适配了装配式钢结构施工。例如,定制版“造楼机”并未设置覆盖顶部的结构平台,便于钢梁钢柱等从顶部吊装,同时增设了焊接设备操作台等。

此外,定制版“造楼机”有了全新的动力系统。借助于环绕着在建楼栋的33根立柱导轨,新版造楼机能够分片区上下自由升降,可以取代电动吊篮开展外立面保温、防水等施工,增添了新功能。

据测算,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装配式钢结构施工加上定制版“造楼机”,建完一层楼需要4至5天,比传统现浇建筑平均节省1天时间。而整体估算,相对于传统建造方式能够提速30%左右。中建科工基于装配式钢结构轻型造楼机已有10余项专利在申报中。(湖北日报记者周三春、通讯员黄程成、李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