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老河口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在该法院监督下,两位被告人武某、杨某在湖北碳市场购买并注销617吨(价值2.78万元)碳配额,用于修复被破坏的野生动物资源。

据悉,这是湖北首例实现“以碳代偿”履行生态修复责任的案例,也是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中碳资管公司与老河口市人民法院签署《“双碳”领域创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方式合作协议》的首个合作案例。

去年八九月间,武某、杨某共同非法猎捕野生鸟类,造成10只鸟死亡,其中4只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需依法承担生态损失赔偿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今年10月,经老河口市人民法院引导,两位被告人均同意自愿支付生态环境修复资金,购买碳配额进行环境替代性修复。最后,两人在湖北碳市场购买了617吨二氧化碳并予以注销。今年11月14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出具了自愿注销证书。

业内人士表示,老河口法院积极探索“以碳代偿”新模式,同传统的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科学搭配,构建环境资源修复项目库,为破解生态司法中“定了罪、罚了人,但修复难”的问题完善了解决方案。(湖北日报记者左晨、通讯员姚飞、实习生闫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