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新五里后堤,畅通微循环。汉阳融媒体中心供图

城市路网是提升出行效率和质量、增强市民幸福感、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民心工程。1月4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市城建局工程处获悉,重点道路方面,去年全市共完工15条重点道路,开工12个重点道路项目,强力推进14个路网节点建设。微循环路网方面,全年畅通123条“末梢神经”,其中打通断头路21条,重点道路和微循环路网全部兑现市政府工作报告向市民作出的承诺,2023年路网建设硬核收官。

从中心城区到新城区

骨干路网建设不断“刷新”

2023年12月30日上午10时18分,友谊大道(三环线—宏茂巷)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高架桥开放通车。记者驱车体验,从徐东地区的友谊大道快速路才华街入口上高架,一路匀速行驶,约8分钟后到杨春湖三环线入口。

武汉城建集团建设管理公司负责人余谨涵表示,这一工程属于武汉中心城区“三环十三射”快速路网的最后一射,采用“高架+地面辅道”建设方式,设置罗家港互通立交10条匝道,在园林路及工业四路路口设置两对上、下桥高架匝道桥,在才华街、武汉理工大学、工业五路、京广客专西侧新建4座人行天桥。通车后,市民驾车从徐东地区向东行驶至三环线,通行时间从现在的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同时高架桥可与铁机路过江通道、已建成的二环线二七长江大桥和规划中的堤角过江通道等3条过江通道相衔接,加强了中心城区与江北、城东、城北、城南等主要区域的交通连接。

同日,光谷也传来好消息:武鄂硬联通重点项目之一——短咀里湖桥正式通车。该桥是连接武汉、鄂州的重要通道,也是武汉新城“七横七纵”骨干道路之一。

短咀里湖桥全长932米,从双向四车道拓宽成双向八车道,并加两条非机动车道,实现人车分流。东湖高新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通车标志着武鄂硬联通节点全面打通、“七横七纵”骨干路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将显著改善武汉、鄂州两城的通行能力。

市城建局工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骨干路网建设不断“刷新”——长丰桥提升改造工程、白沙洲大道快速化改造(白沙四路—青菱湖北路)、和平大道南延(中山路—张之洞路)、友谊大道快速化改造(三环线—宏茂巷)等15条重点道路完工通车;

琴川大道东延线及配套绿化、东湖实验室一期拓展区配套市政道路等14个重点项目开工;

解放大道同济医院门口改造、长丰桥提升改造、白沙洲大道跨三环线、和平大道南延等4个路网重要节点完工通车。大道打通跨区断头路、四新北路瓶颈路段拓宽、左岸大道胜海大道立交改造等6个路网重要节点开工建设。额头湾立交改造、建设大道延长线跨铁路等共计12个路网重要节点高效推进。

据悉,完工及新开工的一批重点道路大多位于中心城区、武汉新城和长江新区,属于进出城连接通道,而重要路网节点其实是通过一些“小手术”“小切口”,对城市道路交通转换节点进行优化,使出行更加顺畅高效。

打通123条“微循环”

服务住医学最后一公里

微循环路网是确保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支撑,为市民出行提供最直接的服务,畅通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已建成的新五里后堤位于汉阳区洲头街杨泗港片区,南起晴川大道,止于锦绣路,全长1842米,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这条“微循环”是市民进出杨泗港都市T台的重要通道,对周边滨江金茂府、越秀汉阳星汇云锦等小区居民出行具有重要意义,建成后极大提升了杨泗港滨江片区的整体形象,打通与两湖路、建港路等道路连通微循环,为汉阳区再新添一条绝美滨江景观道路。

去年8月31日,梨园片区的一条断头路终于通了。杨园南路(华电小路—二环线)建成通车后,梨园街片区居民可通过杨园南路步行或骑行直接通往东湖绿道主入口(湖光序曲驿站),减少绕行约2公里,缓解徐东大街和梨园转盘交通拥堵问题。

杨园南路(华电小路—二环线)东起二环线(东湖路),向西可至欢乐大道,道路全长510米,属于插花地带。因历史原因,这条路一直未按规划贯通,成为一条断头路。

为彻底解决道路建设难题,市区两级通力合作,共同梳理项目难点,多次召开现场会,协调解决道路规划审批、占道施工等相关问题,保障道路施工正常推进。该路通车后,东湖天下小区商铺变成了临街商铺,商户纷纷点赞:“这条道路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也盘活了周边的众多门面,经济活力又回来了。”

市城建局工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武汉市微循环道路建设聚焦老旧小区、学校、医院等重点公共服务资源,33条“微循环”道路服务老旧小区,服务中小学37条、医院13条;同时道路建设注重多杆合一、海绵城市、无障碍零高差等精细化建设内容。全年建成了123条微循环道路,其中打通断头路21条,新增里程81.1公里。

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涂为 通讯员崔国军 余少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