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书城路,过去放眼望去大多是住宅楼。近两年,行走在书城路从文治街到文秀街500多米的路段,北港工业园区内工地先后开建,写字楼一栋栋拔地而起。
作为洪山经济开发区核心区,这里正在发生一场深刻变革。“过去我们以亩产论英雄,现在北港工业园区开始以平方论英雄,真正实现寸土生寸金。”武汉洪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波自豪感满满。
作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开发区,洪山经济开发区近年来繁育“创新丛林”大气候,着力推进工业上楼,在存量中找增量,曾短暂沉寂的工业园区正在英姿勃发地焕新归来。
高位谋划,靶向发力建机制
走进北港工业园,一座24层高的现代化摩天工厂格外醒目。而在几年前,这里的场景很难让人与“现代化”产生同频。
“工业上楼后,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等均在楼宇中进行,原有在扁平式厂房的工序全部汇聚到高楼层垂直空间。”北港工业园湖北天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小雄介绍,在改造之前,他们一方面面临城市产业用地资源日益紧张,工业用地成本逐年增长的考验;另一方面则面对着土地利用低效、发展空间受限、产业链价值低端等矛盾。
产业要发展,政策须先行。企业发展的困惑同样让主管部门开始思考:闹市区的工业园究竟如何突破发展瓶颈?为此,在洪山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洪山经济开发区先后出台《洪山北港工业园提档升级实施规划》《洪山北港工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等,确立北港工业园的发展方向,并对相关项目投资强度、入园管理办法、土地产出率、后期分割转让等提出明确要求。在多重政策引导下,园区的“破局”之路逐渐清晰明了。
高效利用,盘活存量拓增量
地上不够用,就向天空要“空间”。“相比改造之前,园区近半厂房和楼宇建筑楼层均不超过4层,容积率约1.1,部分土地长期处于未开发或轻度开发状态。”北港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之后,园区容积率提升至3.5以上,尤其是土地资源闲置和浪费的情况得到全面改善。
“入驻北港园区以来,我们与周边高校密切合作,建立多个联合研究中心,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精准画像来匹配用工需求,让优质人才不仅愿意来,而且能留下来。”三峡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乐绪鑫介绍,作为三峡集团总部回迁武汉后,落地孵化的首批企业之一,他们选择洪山经开区这片热土,一方面是看重这里独特的科教资源等区位优势,另一方面则是这里有着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优越环境。
筑好巢,引好凤。北港工业园区的建设提质推动着产业发展集聚。截至2023年12月,能事达电气、天宇光电、医佳宝等9家规上工业企业在北港工业园区入驻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39亿元,工业楼宇经济发展逐步驶入快车道。
高质转化,产业集聚促提升
楼上楼下的企业既是“邻居”,也是合作伙伴。与深圳、东莞等地在园区原有产业上升级不同的是,武汉的工业上楼更聚焦产业链关键、核心和缺失环节,坚持“一楼一主导产业”。
“工业上楼不是为了上楼而上楼,其着眼点还是在于集约利用土地、实现产业协同升级。”唐小雄说,作为武汉市首家实行“零土地技改”政策并建成投用的项目,天辉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园现已集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实现了产业链条全覆盖。
产业强则园区强,协同发展持续推动产城融合见势见效。在天辉科技生物医疗产业链的集聚作用下,国药集团、通用医药等大型医药集团的区域性总部陆续进驻。胡波表示,未来北港园区还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单位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园区良好产业基础,持续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整合园区土地、人才、政策等资源禀赋,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北港工业园的产业集聚水平、规模能级密度和辐射带动效应。
(姚坤森 通讯员:孙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