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初定下的2万亿元目标能否实现?

悬念绷了一年,1月28日,谜底揭晓: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公布:2023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00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5.7%。

跨越2万亿元,是城市能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放眼全球,GDP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的,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一座“2万亿城市”的体量,堪比芬兰、捷克全国,对区域发展意义重大。

“武汉已成为世界望向中国的重要窗口。”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认为,武汉的发展有力印证了中国经济光明论。

跨越2万亿元,是武汉承压前行、浴火重生的蝶变。

2014年,武汉GDP达到10069.48亿元。此后6年,GDP增速稳定在8%左右,2019年达到16223.21亿元,2万亿元似乎指日可待。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断了这一进程。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汉疫情防控第一线,深情寄语:“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

牢记嘱托,拼搏赶超。连续3年,武汉GDP一路上扬,2023年,交出漂亮的成绩单,GDP千亿元城区达到12个。

跨越2万亿元,是从工业重镇到科创中心的转型升级。

130年前,汉阳铁厂的第一炉钢水,点燃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火种。

1949年,武汉生产总值为3.28亿元。“一五计划”后,武钢、武重等“武字头”项目密集落子武汉,挺起全国工业重镇的脊梁。到1984年,武汉工业总产值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位列全国第四。

然而,20世纪90年代,随着沿海城市的开放开发,重工业占比过大的武汉,生产总值跌出全国前十,徘徊在第10名至第20名之间。

向“高”攀登、向“新”挺进。进入新时代,武汉以创新引领发展,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入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前十。

“随着头部城市之间竞争愈发激烈,经济体量和规模,本身也成为一种发展资源。”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郭威认为,站上新台阶的武汉,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全国经济版图注入新动力。

刚刚闭幕的武汉市两会上,如何以“闯关”精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奔赴“3万亿元”,还需要9年吗?世界拭目以待,武汉铆足干劲。

相关报道>>>

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马文俊

经济总量每跨越一个关口,城市能级将迎来“质的飞跃”。

2014年,武汉GDP(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2023年,武汉GDP跨越2万亿元台阶。

这是从“重”到“新”的9年,工业重镇迈向“科创中心”。

这是进入新时代的9年,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突围

地处华夏之“中”,坐拥“天元”之位,这就是武汉——中国重镇。

回望历史,“重”是武汉鲜明的标签。

汉口开埠,大武汉与大上海并肩,“东方芝加哥”的风华自此书写。

洋务运动,“汉阳造”闻名全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深深烙印。

新中国成立后,“武字头”创下共和国诸多第一,挺起中国工业的脊梁。

改革开放,“天下第一街”成为“试验田”和“晴雨表”,“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耳熟能详。

1959年到1982年间,武汉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居第四位,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

每一个片段,都曾令大武汉闪闪发光。

光阴驶入新世纪,中国经济版图开始翻天覆地。

起了早床的武汉,却赶了晚集:上世纪90年代,武汉GDP跌出全国前十,此后一直在10名至20名间徘徊。

“武汉在哪里?”

2003年3月,北京,全国两会,时任武汉市市长的一句发问,语惊四座。

这是武汉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突围之路,艰难开启。

向新

2013年,中国经济迈入新时代。

武汉,也实现了城市能级的一次关键跃升:2014年,GDP首次站上万亿元台阶。

新台阶,新挑战。

彼时,这座曾有着无限荣光的重工业城市,正在经历痛苦的调整期:武汉的工业脊梁,一度以钢为“纲”。

武汉人常常戏言:武钢“打喷嚏”,武汉就“感冒”。

武汉向何处去?引领经济转型的“关键一跃”是什么?

新起点,新征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

一场影响城市发展轨迹的科技巨变,从东湖之滨星火燎原。

中国光谷,扛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金字招牌,不断向新兴产业更高端“升级”,用创新引领武汉经济结构完成“关键一跃”。

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集中爆发,大武汉的经济名片,悄然焕变。

2019年,光谷经济总量达1876.77亿元,首次跃居武汉各区之首。这片518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以武汉6%的土地面积,创造出了11.6%的GDP。

这一年,武汉20%的新注册企业、52.5%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均来自光谷。

让创新成为城市真正的竞争力——完成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蝶变”,这一步跨越,工业重镇武汉走了整整20年,方才实现从“钢时代”到“车时代”、再到“芯时代”的“三级跳”。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光谷考察时指出,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2023年,武汉首次进入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全球前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速提效。

“创新”成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的武汉,扛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发展的重大责任。

重塑

GDP断崖式下滑,增速-4.7%!

经济崩了?城市慢了?活力没了?

2020年,世纪疫情冲击下,质疑武汉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是对武汉乃至中国经济韧性的一次大考。

武汉,英雄的城市,面对困难勇敢闯。

打赢气吞山河的抗疫之战;抵御世纪罕见的大汛洪水……

浴火归来,涅槃重生。武汉逆风奔跑、负重爬坡,最终将当年经济总量定盘在全国前十。

武汉经济快速反弹、逆势崛起,引来西班牙《世界报》网站刊发观察报道:《武汉:中国经济加速的镜子》。

作为世界望向中国的窗口城市,武汉挺过来了,重拾烟火气、国际范儿。

2023年,武汉城市烟火气升腾,接待游客3.33亿人次、增长62.4%,持续位列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阳逻港,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铁水联运枢纽,东望航运向东入海,西望班列向西入欧。2023年,中欧班列(武汉)开行突破1000列,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长江中上游港口首位,武汉加速迈向新时代“九州通衢”。

“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站在2024年的新起点,英雄城市武汉,坚决扛起先行区建设主力军责任,闯关夺隘,转型升级,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数说

从1万亿到2万亿的“武汉突破”

年份总量(亿元)增速

201410069.489.7%

201510905.68.8%

201611912.617.8%

201713410.348.0%

201814847.298.0%

201916223.217.4%

202015616.06-4.7%

202117716.7612.2%

202218866.434.0%

202320011.655.7%

回升向好 进中提质

5.7%

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0011.65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

20011.65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474.38亿元,增长4.2%

第二产业增加值6800.91亿元,增长5.1%

第三产业增加值12736.36亿元,增长6.2%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34∶63.6

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

2000亿以上

东湖高新区

武汉经开区

12个千亿区“龙腾虎跃”

2023年武昌区GDP预计将突破1900亿元,东西湖区预计为1800亿元

江岸区预计为1685亿元,江汉区预计为1680亿元,黄陂区预计为1370亿元

江夏区、洪山区预计为1200亿元,新洲区预计为1130亿元

新晋千亿区

硚口区、青山区GDP

2023年预计将首次突破千亿元

“四谷”同兴 挺起工业脊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进入新时代,存储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与创新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在武汉加快建设,“中国光谷”“中国车谷”“中国星谷”“中国网谷”乘势崛起,引领新质生产力潮涌两江四岸。

“中国光谷”点亮科创新亮度。从拉出全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到成为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新城,35载岁月,“中国光谷”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中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以及中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之一。“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将串起万亿级产业集群。

“中国车谷”跑出发展新速度。军山脚下,9家整车企业、13座整车工厂和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生产引擎轰鸣,形成全国少有的完整汽车产业链。在东风汽车的领航下,“二次创业”的热浪席卷车谷,100余家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企业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车路协同技术全国领先,“无人驾驶之城”近在眼前。

“中国星谷”筑梦苍穹新高度。中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落子长江北岸后,首枚汉产“新洲号”火箭、世界首发星箭一体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全国首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等接连诞生。锚定潜力巨大的商业航天产业,“中国星谷”正冲刺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

“中国网谷”挖潜产业新深度。作为全国首个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全国网安企业前50强半数以上落户“中国网谷”,落户的220余家企业覆盖硬件安全、通信安全等多个领域,武汉金银湖实验室、黄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国家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每年为全国培育培训万余名网安人才。

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蓬勃向上,为武汉凝聚磅礴发展势能,助力“英雄的城市”逐浪时代潮头。

2万亿:“英雄城市”的里程碑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邹薇

2023年,在国际局势复杂变化、多国面临高通胀的大环境下,武汉市GDP首次超过2万亿元,是难中求成,也是难能可贵。跨上2万亿新台阶,对这座“英雄的城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目前,我国GDP超万亿元的城市扩容至26个,它们也是未来要代表中国去引领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去参与全球综合竞争力角逐的主力军。在全国GDP2万亿元以上的城市中,头部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外,重庆、苏州、成都、杭州的增速同样迅猛。

多年以来,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武汉稳住了经济发展阵脚,这也是它实现城市能级跨越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中国经济重镇之一,武汉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以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表现可圈可点。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全国第五个、中部第一个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站上新起点的武汉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科技创新方面,武汉拥有先天充足的人才、教育和科技优势,完备的教育体系,众多一流院校、院士和专家学者,以及光谷、车谷等众多科技创新实业的土壤,为高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武汉的发展目标是以进促稳,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建议密切关注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智能化、生态化等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布局无人驾驶、航空航天、量子、5G/6G、AI等领域的新技术。

同时,发挥新区效能,提高城市能级,高标准推进武汉新城建设,打造现代化长江新区,发挥双机场优势,实现城、港、产、人融合发展。

“武汉强则湖北强”,是一句老话,也是一句实话。根据最新数据,武汉市GDP约占湖北省GDP总量的36%。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方面,武汉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具备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群的潜力和实力。

(湖北日报记者刘娜、严运涛、马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