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湖北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803亿元,增长6%,在经济大省中增速第一,在中部地区增速第一。湖北经济加速修复、整体回升,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

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领先中部

主要指标高于全国、领先中部,GDP达到55803亿元,增长6%,在经济大省中增速第一,在中部地区增速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粮食产量达555.4亿斤,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光芯屏端网”营收8470亿元

“51020”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达到17个,“光芯屏端网”达到8470亿元,汽车制造与服务8520亿元,大健康881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6%,化工、有色、电气等行业增加值增长均超过20%。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7%,软件产业占中部六省44%,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678家,5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母机链主企业,3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名录。

两院院士总数居全国第四

新晋5位两院院士,总数达到81位、全国第四。4名个人、2个团队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奖,已建在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63 家,全国首个国家级光电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湖北。新型研发机构47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84家,高新技术企业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万家,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4860亿元,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65.2%。

三大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

武汉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台阶,襄阳、宜昌分别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第2;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1万个,其中十亿级项目1207个、百亿级项目136个;花湖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货运航线61条、货运量达到28万吨;超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形成;中欧班列(武汉)开行突破1000列,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居长江中上游第1。

全年为企业降成本超过1300亿元

全年为企业降成本超过1300亿元,新增经营主体161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4996家;省属国企营业收入增长41.7%,全省贷款余额超过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新能源汽车出口额增长117%,新设外资企业648家;成功举办60多场国际性全国性活动。开放自信的湖北深度链接全球,加速成为对外开放“新沿海”。

居民收入跑赢经济增速

新增城镇就业92.8万人,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44.1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跑赢经济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免费开展妇女“两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等重大疾病筛查4965万人次;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05个、村级网点20744个,寄递物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10大类46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2023年: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凝心聚力稳住经济增长基本盘,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集中精力打好产业转型攻坚战,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纵深发力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活跃度开放度明显提升。

同向同力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持续加力塑造绿色崛起新优势,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用情用力织密民生幸福保障网,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实处着力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自身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