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2024年江城科普智慧行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长江大保护主题研学在沉湖国际重要湿地开展,活动主题为“守护江城湿地 绘就人水和谐”。

“世界水日”是1993年在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确定设立的日子,重点关注淡水的重要性。而湿地是最重要的天然水源地,是淡水之源和最大的淡水贮存库。在我国,湿地蕴含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

冯江介绍沉湖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系统。记者李子云摄

武汉是全球首个千万人口的国际湿地城市。2024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凸显大江大湖湿地城市特色。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与合理利用好湿地,既是用好水资源、管好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又是凸显武汉城市特色的迫切需求。湿地跨越国界,其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需要国际合作,2022年在武汉圆满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也使全球凝聚起合作共识,发挥了重要的“以水促和平”作用。2024年,武汉将继续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积极推进沉湖湿地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成立城市湿地保护与发展国家创新联盟和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武汉研究中心。

生态水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重要研究成员张事为青少年分享如何治理湖泊“富贵病”。记者李子云摄


武汉是落实长江大保护任务的前沿阵地,正在努力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需要凝聚共识、需要共同缔造,广泛而深入的科普至关重要。2023年,江城科普智慧行的启动仪式上发布了“江城科普一张图”小程序,实现了形式上的创新,让市民随时随地能够便捷获取身边的科普服务信息,致力于打通科普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的江城科普智慧行启动仪式则聚力于内容上的精心,首场活动聚焦长江大保护、江城湿地保护,正是关注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大局,希望以科普的方式号召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到美丽中国、美丽武汉的建设中。

青少年们在小水滴打卡点贴上湿地植物标签。记者李子云摄


活动现场,生态水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重要研究成员张事、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的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冯江等5位自然生态领域专家,受聘成为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的专家团队成员。

青少年们在沉湖国际重要湿地观鸟。记者李子云摄


来自大兴路小学、惠济路小学的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讲座,并在沉湖国际重要湿地开展观鸟研学活动。张事以《湖泊“富贵病”——靶向诊断,微创治疗,立体康复》为题,生动有趣地介绍了长江设计集团的湖泊水环境污染诊断治理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冯江重点展示了已覆盖全市域16处湿地自然保护地的武汉“智慧湿地”管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物种识别、生态监测、生态服务、生态预警、巡护管理等多种智慧功能,让在场师生感受到武汉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创新发展。

孩子们参观湿地主题自然笔记展。记者李子云摄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长江设计集团主办,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网工程与调度重点实验室承办,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汉区科学技术协会、蔡甸区科学技术协会、长江日报科普传播中心、武汉图歌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长江日报记者黄亚婷 通讯员吴宇明 胡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