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武汉,感觉找到了知音!”7月12日上午,法国陕西联合会会长李洹还来不及“倒时差”,便来到中碳登大厦32楼展厅参观。

李洹此行,是为了替一家专门研制大气污染物捕集设备的法国企业选址。这次考察交流,坚定了他选择武汉的信心。

像李洹一样慕名而来的人不少。过去三年,湖北以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为主体,平稳保障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稳定运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成为低碳技术创新前沿和经济发展热土。

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

电力行业“省了”350亿元

7月12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最新收盘价为91.06元/吨,价格比市场启动时的48元/吨上涨了87%。

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较第一个履约周期成交量上涨了19%,参与交易企业数量增加了50%。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增强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

长江之滨,武汉最大的火电厂——华能阳逻电厂,是首批参与湖北试点碳市场交易的企业,也是首批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之一。初入碳市场时,该公司曾花费几百万元购买碳配额。

碳市场通过倒逼和市场激励促进企业减排。“十二五”以来,华能阳逻电厂采取了低氮燃烧器改造、余热再利用等各种减排手段,实现了各项污染物排放均优于火电企业超低排放限值标准。

在京能十堰热电有限公司,通过优化机组供热分配、监测跟踪碳排放数据等方式,每年能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约1900吨。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内,企业剩余39.4万吨碳配额,全部以约71元/吨的价格卖出。

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4.65亿吨,累计成交额269.45亿元,业务规模位居全球首位。经过两个履约周期后,整个电力行业减碳成本降低了350亿元。

湖北试点碳市场,表现同样出色。运行10年,成交量占全国四成以上、跃居全国首位,在交易制定、系统建设、配额分配等方面不断创新,服务湖北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全国碳市场步入第三个履约周期,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有望被纳入全国碳市场。为做好全国碳市场扩容工作,中碳登提前升级系统功能,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可靠。

57家头部企业和机构入驻中碳登

湖北成为低碳经济热土

本月,清环智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将落户中碳登大厦,这是一家提供大气复合污染管控和工业园减污降碳咨询和服务的企业,在山东、河北、四川等全国20余个省市城市均有项目落地。

“武汉低碳产业聚势成链,深深吸引着我们。”该公司区域市场总监郑兆栋称,武汉子公司会作为重要项目的实施中心,积极卡位双碳赛道,聚焦气候投融资和减污降碳协同场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双碳市场需求。

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也在洽谈落地事宜。该公司环境金融室室主任齐亮介绍,湖北在汽车、金融、碳产业均有优势,希望为湖北汽车产业建立起碳足迹管理体系,覆盖汽车生产、销售等全生命周期。

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激光称,中碳登大厦已入驻中碳登、中碳科技等57家头部企业和机构,涉及碳交易服务、碳资产管理、碳金融创新、碳科技转化等细分领域,200余家涉碳机构、企业落户武昌,全国碳金融集聚区建设成势见效。

节能降碳,标准先行。7月3日,湖北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湖北“双碳”领域有了规则的制定、协调与引领者。截至目前,湖北在节能、循环利用等双碳相关领域开展国家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20余项,研制地方标准68项。

《湖北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出,要强化减排降碳增汇技术攻关,在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碳捕集、生态碳汇等方向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在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上,积极支持10家产值过10亿元的领军企业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水平,培育和支持绿色低碳科技企业不少于100家,打造节能降碳产业集群。

玩转“武碳江湖”

举手投足都可为减碳“加油”

今年1月,我国成功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形成了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普通人,距离“碳中和”有多远?

对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魏英而言,只有一根手指的距离。去便利店自备购物袋,获得5克碳减排量;坐一次地铁,获得170克碳减排量;每节约1度电,获得525克碳减排量……动动手指,进入微信或支付宝“武碳江湖”小程序,这些碳减排量就会立马汇入个人碳账户。

在魏英的个人碳账户中,最高峰累积了9万克的碳减排量。不断累积的碳减排量,让她有了参与低碳行动的成就感。魏英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她曾用这些碳减排量兑换乘车优惠券或购物券,并捐献碳减排量支持中碳登大厦打造碳中和楼宇。

“一年攒一吨。”这是她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更多的低碳生活场景。接下来,充电桩、顺风车、二手物品交易等减排场景也将纳入“武碳江湖”。

自2023年6月5日上线以来,“武碳江湖”已吸引了79万人次访问,累计个人减排量41吨——相当于1883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除了个人,中小微企业也可以通过碳普惠获益。企业已累计开发7609吨碳普惠减排量,并通过湖北碳市场实现27.7万元收益。

在江汉区北湖街道绿色繁荣社区,楼顶光伏、运动发电健身器、绿色零碳循环超市……逐步覆盖居民的生活场景,带动更多居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在孝感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村庄不见炊烟,农户绿色电能全覆盖,屋顶布满光伏板,新能源车可在村头充电。这里,诞生了湖北省首份村级碳核算报告,建成省内首家村级风光储充电站,成为湖北首个“零碳”村。

以“双碳”为契机,湖北经济“含绿量”“含新量”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