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绘新图,黔中大地绿潮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把脉定向,推动沿江11省市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1.jpg

赤水市境内复兴段赤水河美景。贵州图片库供图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作为长江上游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肩负着筑牢上游生态屏障的责任与使命,秉持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沿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笃定前行。

筑牢防线,生态屏障坚若磐石

盛夏时节,黔西市化屋村乌江源百里画廊游人如织。舟行碧波,只见两岸峰壁险峻、沟壑清幽,水光潋滟、美轮美奂,好似人在画中游。

2.jpg


毕节黔西市化屋景区(乌江源百里画廊)。贵州图片库供图

“我们从贵阳过来旅游,乘坐游船,吹吹江风,领略乌江的美好风光,远离城市喧嚣,感到无比心旷神怡。”游客周纯瑶与朋友以江水绝壁为背景,拍下了美丽打卡照。

乌江之美,在于自然馈赠,更在于生态保护:贵州全域取缔网箱养鱼,推进铁腕治污,加大环保督察检查力度,助推乌江流域水质改善,实现千里乌江复清流。

倾力绘就的生态乌江,只是贵州筑牢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

3.jpg

铜仁市梵净山生态优势成靓丽名片。贵州图片库供图

守两岸青绿,护一江水韵。为做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贵州将大生态上升为全省三大战略行动之一,从发挥生态优势到加快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实现“六个出新绩”,奋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

率先建立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率先在全国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制;率先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一个个“率先”,展现了先行先试的贵州魄力。

4.jpg

毕节威宁草海是“贵州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之一”。杜军摄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如今,在贵州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高达63%,宛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长江之畔。2023年,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98.6%,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达63%,节能降碳成效明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31项改革经验被列为国家改革成果案例。

5.jpg

乌江干流鸭池河下游贵州省黔西市、金沙县和贵阳市修文县三县、市交界处的荆江口。贵州图片库供图

这一切,是贵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更是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深刻践行。

创新驱动,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江水滔滔,横贯东西。依江而建的长江经济带,既是一条绿色发展带,又是一条加速腾飞的黄金经济带。

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为牵引,贵州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4月,备受关注的“贵州史上最大投资项目”——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正式落户织金县,标志着贵州在“富矿精开”上取得巨大成效;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建成后将实现传统煤焦化向新型煤化工的转型升级;抢抓新能源“风口”机遇,“电动贵州”新名片愈发闪亮……贵州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正加速形成,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发展”主色调愈发浓郁。

6.jpg

威宁西凉山风电场。贵州图片库供图

在绿色发展转型中,贵州还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产业,实现“风”“光”并济,绿色动能澎湃。

如今,在遵义市桐梓县花坝风电场,一座座风力发电机迎风而立,持续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形成一道壮丽景观;在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江西坪村,举目望去,21万余块光伏板排列起伏于山间,光能在这里转变为源源不断的电能……

7.jpg

黔南州平塘县平舟镇新全村光伏项目基地。贵州图片库供图

今日贵州,新能源发展“风光无限”。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统调风、光新能源发电量达23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创历史新高。全省绿色经济占比达46%。生态底色的“高颜值”,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高产值”。

8.jpg

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万亩林场。贵州图片库供图

“当年种下的树木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还从碳票变成了钞票,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真是意想不到。”毕节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文均福如是感慨。曾经“苦甲天下”的海雀村,如今群山叠翠、绿浪翻涌。饱含生态功能的苍翠林木在林业碳票“加持”下,逐渐成为群众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9.jpg

2022年7月14日,贵州省黔西市金碧镇万家寨社区沙嘎坡国储林示范点,该市毕绿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展示申办到的贵州首张林业碳票。贵州图片库供图

在距海雀村约300公里外的赤水市,则通过深入践行“两山论”,围绕竹产业做文章,132.8万亩的竹林摇身一变成为年综合产值超70亿元的大产业。

10.jpg

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竹类国家森林公园,有竹海风光、瀑布群、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和丹霞奇观等秀美景段。林民摄

守住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自2020年以来,贵州在赤水市、大方县、江口县、雷山县、都匀市等地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2022年印发实施《贵州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行动方案》,部署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等6个方面重点任务。2023年,正式挂牌成立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让“金山银山”获得“绿色溢价”。

协同发展,共谱长江经济带新篇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

近年来,贵州与周边省市携手共进,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通过建立健全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和跨省流域联防联控机制,与兄弟省市一道,共筑起长江生态安全屏障。

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格局,2023年底,贵州、湖北等11个沿江省市共同签订了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机制合作协议书,确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

11.jpg

遵义市余庆县沙湾码头船舶装货在乌江运输。贵州图片库供图

山水辉映,发展相融。2023年7月,随着一声长汽笛声响,贵州乌江集装箱航线(余庆—重庆)正式开航。自此,“产业互联”有了新选择,长江上下游联动、干支流联通、东西部互补的发展格局愈发清晰。

共商、共治、共建、共享……历年来,在生态治理方面,贵州与沿江省市频频携手——

在“一江赤水,两岸青山,三省共护”的佳话中,云贵川三省破解共治难题的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是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的探索,更是区域协作共绘长江美丽画卷的实效。2023年,三省共同实施了第二轮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12.jpg


在赤水河畔,许多美酒在此酿出,很多守护河流生态的新机制也在此创设。图为坐落在赤水河畔的习酒厂。贵州图片库供图

自2016年川渝滇黔四省市签署《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以来,2018年,黔渝两地河长办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2020年,渝鄂川黔共同开展长江禁捕专项行动;2023年,渝黔强化跨境断面水质联合监测……地缘有界,山水相依。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融通发展的新篇章,仍在继续谱写。

13.jpg

黔西南州兴义市的万峰林田园风光。贵州图片库供图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新征程上,贵州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在绿色底色与发展成色的交相辉映中,交出更精彩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贵州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