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女儿向您报到!”赵基梅烈士的女儿赵林英在《父亲的容颜》一文中,记录了1966年找到其父安葬地的心情。

青山绿野,松涛和鸣。数十载,赵林英无数次在心中深情呼唤,带着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一次又一次远赴千里,来到湖北省随县三里岗镇伏岭村佛爷岭烈士陵园看望父亲。

2024年9月29日,赵林英和家人们又一次来到父亲墓前敬献鲜花、鞠躬告慰,聊起父亲时曾几度红了眼眶。

“每次在墓园,我内心禁不住阵阵颤动,为这黄土下的英魂,为这悠悠尚存的记忆,也为几十年修陵扫墓不辍的三里岗亲人们。”正如赵林英在《父亲的容颜》一文中所感慨的一样,多年来,已经与老乡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把菇乡人当亲人。当天,赵林英还与伏岭村村民汪呈祥、汪呈富两个老乡合影留念。

汪呈富也打开了话匣子,聊起了多次合影的事儿。“我、我哥和赵司令的子女一共合影了三次。”对于合影的具体时间和情形,汪呈富如数家珍,这一次次合影就是双方情谊最好的见证。

一旁的汪呈祥指着高高矗立在陵园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激动地说道:“1967年修建烈士陵园的时候,我们是从几公里外的地方挑的砂石,都是一锹一铲挖的,也是肩挑背驮扛来的。”当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生动见证着“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

在连绵不绝的群山中,绿树掩映下,烈士陵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从修陵到扫墓,对革命烈士的守护,从未间断。“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自发地前来祭扫,当年小学生来祭扫的时候,我们还在家里烧开水,送过来给学生们喝。”汪呈祥表达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

伏岭村纪检委员程品国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一名村干部,身份在变,但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没有变。据程品国介绍,一届又一届村干部,传承了70余年,每年村干部、老百姓都会来祭扫,并会主动清理一下杂草枯枝。在程品国看来,这是一种祭奠,也是一种教育和传承,教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能忘本。

和程品国一样,三里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罗可启曾经也是一名军人,先后当过老师,担任过校长职务。虽然身份在变,但情怀始终没有变。“大约是1982年,当时我读五年级,曾在烈士陵园祭奠烈士,听老师讲述烈士的英雄事迹,长大后参军当军人,转业后当老师,后来担任校长,也组织师生前来祭奠英烈,开展红色教育,并参与编写《校本教材》,记录包括赵基梅烈士在内英烈们的事迹,后来在三里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期间,更是遍访过战斗遗址,整理过英烈战斗的故事。”罗可启娓娓道来多年来的心路历程。

在这一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赵基梅烈士的故事,在干部群众之间传颂着,赵基梅烈士的名字,深深烙印在菇乡人民的心中。(通讯员:高峰、王欢、李佳、王令)

审核: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