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六根柱子五个门,简介上写的却是四根柱子三个门。太不严谨了,建议尽快修改!”近日,市民王先生和朋友到汉阳区阳新路旁的共勉街石牌坊参观时,发现这处有几百年历史的优秀历史文化建筑简介和实物存在明显不符。

王先生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提出“尽快修改”的建议,谁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竟回复:等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束后进行整改,时间预计在2026年。

近日,长江日报《拍“板”》记者介入,督促相关部门立行立改。

汉阳区阳新路旁的共勉街石牌坊为六柱五门。

市民疑惑:六柱五门还是四柱三门?

王先生是一名退休职工,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他退休后自发加入了黄鹤楼讲解团做志愿者。

王先生介绍,11月15日,他和讲解团其他志愿者来到汉阳参观学习历史文物,谁知在上述牌坊前犯了难。

“牌坊旁边立着武汉市人民政府1993年颁布的优秀历史建筑简介牌和汉阳区文旅局及建桥街办事处树立的文物保护安全提示牌,上面均称其为四柱三门式单排石牌坊。”王先生说。

然而,王先生眼前的石牌坊很明显是六柱五门。“如果原牌坊残留了四柱三门,后修复为六柱五门,也应说明清楚。”王先生认为,相关部门在制作历史文物标识牌时,必须做到文字描述清晰准确,斟字酌句,尊重历史文化。

区文旅局设立的文物保护安全提示牌上却写着“四柱三门”。

相关部门回应:预计2026年整改

11月23日,长江日报《拍“板”》记者来到现场了解情况。记者看到高高的牌坊矗立在居民区旁的空地上,右边立着一块文物保护安全提示牌和一块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公示牌上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后可从手机端查看文物简介。

记者看到,文字简介写着:该牌坊通体采用青石材料,单排立柱加额枋,四柱三门,仿木结构……记者又数了数,眼前的牌坊确为六柱五门。

记者随机询问几位市民牌坊是几柱几门,市民回答“六柱五门”后,看到标示牌简介均吃了一惊。“这么低级的错误不应该出现,这一看就是六柱五门,怎么会写成四柱三门呢?”家住附近的居民杜女士告诉记者。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武汉城市留言板留言反映上述问题后,汉阳区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复他称,目前,该局正在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市民反映的问题会尽快上报处理,预计将在2026年普查结束后进行整改。

对于这个回复结果,王先生不认可:“这么明显的错误,为什么要等两年再改?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前来参观,不能让错误内容继续传播。”

历史还原:牌坊确为六柱五门

记者从汉阳区文旅局获悉,该局已向专家及市档案馆求证,证实该处建筑确是六柱五门,应建于明朝中期。

记者了解到,共勉街是明清时的县学堂所在地,牌坊附近是进行乡试会试的考场,亦称贡院。

据湖北省图书馆1962年按照《武汉城镇合图》(1890年绘)所描绘的图纸标记,共勉街牌坊立于汉阳凤凰之南,南门正街(即古楼东街)以西,东临郎官湖,西望关帝庙,北与仙鹤桥成行,南抵南纪门。

该牌坊残存五柱四门(1938年日军侵占武汉时拆毁一门),高6米,宽11.5米。每一石柱顶端雕有一狮子,每一站柱呈正方形为48厘米,站柱两侧刻高1.30米,牌坊的正门宽3.6米,两边门依次宽为1.6米和2.3米。

1995年,汉阳建筑开发总公司在黄祥巷小区开发建设中,向北略微移动牌坊旧址,并补齐缺损的一档。现牌坊为六柱五门,宽度为14.3米。1993年7月28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优秀历史建筑。

最新进展:两部门已启动整改

如此明显的错误,能否尽快整改?汉阳区文旅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处一共立了三块牌子,除文旅部门立的文物保护安全提示牌和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外,还有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立的优秀历史建筑简介牌。

工作人员称,接到市民反映后,他们已发函告知住更部门,但尚未收到答复。记者追问何时整改到位,工作人员承诺一周内将会整改到位。

为何简介会出错?该负责人表示,文物保护安全提示牌和优秀历史建筑简介牌均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这30多年里,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已换了好几波,时间久远,无从考证。

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上的二维码内容已更正。

“目前,我们已经将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上的二维码内容更正了,预计下周会将文物保护安全提示牌进行拆除。”该负责人称,未来,此处仅会保留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供市民查看。

当天,记者辗转联系上汉阳区住更局了解情况。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接到文旅局函件后,该局正在向上级部门报备情况,若确认简介有误,会安排人员尽快更正。

(长江日报记者余睿 许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