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炎黄文化

刘永国:神农尝茶车云山

来源:发布时间:2023-05-09 15:22:33

车云山,随州市北部的名山,位于随县草店镇东北部,山体逶迤曲折,绵延兜转,一山跨两省,是随县草店镇与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董家河镇的界山,也是鄂豫两省共享的著名茶山,著名的车云绿毫、信阳毛尖就是这座茶山出产的名品。



车云山山体宽远,群峰竞秀,树木葱翠,常年云雾缭绕,远看云雾如车轮滚动。逢遇雨,群山若隐若现;雨后乍晴,团团白云,翻滚于群峰之间,其状如万马奔驰,又似车轮滚滚,车云山因此而得名。

车云山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成就了茶树的诞生、推广,漫山遍野的茶园则成就了湖北省传统名茶车云山毛尖和中国名茶信阳毛尖。

车云山成为著名茶山,相传与人文始祖炎帝神农相关。

古时候,炎帝神农住在随州烈山,在氵厥  水河谷和漂水河谷培植水稻,让人们吃饱了肚腹,不再受饥饿之苦;他还尝草味药,帮人们解除病痛。炎帝神农总是忙忙碌碌,从来闲不住,喜欢到处走走看看,边看边琢磨事儿,从耒耜到神农犁、从五谷到百草,他琢磨出了不少与人的生存、生活有用的东西。

有一天,炎帝神农从漂水河谷北上,远望草店东北有座大山,山上云雾如车轮滚动,这便是雾云山,又叫做车云山。炎帝神农迈开双腿,健步如飞,要到车云山去看看。

车云山九盘十八拐,山重水复,漫山遍野长满阔叶林、荆棘丛。细看,有一种常绿灌木,个头不是很高,叶儿却是碧绿碧绿的,远远望去,山坡好象罩上了一层绿色的云雾。

炎帝神农边走边看,攀爬到半山,觉得腹中饥饿,就去林间找东西吃。忽然,他发现路边树林间长着一种拳头样的果子,青中带黄,招人喜爱,十分馋人,就摘了几个来吃。虽然味道不大好,但此时肚里饥饿,也顾不得许多,一连吃了三个,坐在树荫下歇息。过了一会,感到口干舌燥,喉头发紧,浑身发热发烧,四肢疼痛。炎帝神农心想不好,这是中毒了,那果子怕是有毒之物。得赶紧解毒!

炎帝神农身边带着几块生姜,他连忙拿出来吃了两块,缓一阵再吃两块,可还是不行。他又把附近的几种植物叶子捋了几把嚼食,一样一样尝试,当尝到附近那种常绿灌木叶子时,感到味道苦涩中带有一些清凉。根据以往的经验,凡是苦味带凉的植物,对解毒都有作用。于是炎帝神农赶紧把那碧绿的嫩叶子,又捋了两把,放进嘴里咀嚼。苦涩、清凉的汁液进入脾胃,沁人肺腑,汁液似在浑身流淌。渐渐地,炎帝神农觉得喉头舒畅了,疼痛感慢慢也消失了,浑身舒服多了。他高兴极了,仔细观察这些碧绿的小树,又观察了一番山形地貌、阳光水源,对随行的伙伴们说:“这小树,上承日月精华,下得灵山秀水滋润,养得一树精灵,可解渴,可解毒,真是上天恩赐的神物!”

好东西得有一个好名字,炎帝神农与伙伴们商量,给这生津解渴、化毒解毒的树叶取名为茶,叶为茶叶,树为茶树。    从此,炎帝神农巡行各地推广五谷杂粮、百草医药时,又增加了一项内容,那就是教人们种茶树、制茶叶、喝茶祛毒。由此,车云山茶树慢慢地扩展到江淮各地,各地生民都有了喝茶的饮食习惯。

车云山茶叶为炎帝神农所发现,人们称之为“神农茶”。

车云山种茶,古今传承,到唐朝时誉满华夏,茶圣陆羽在他的专著《茶经》里盛赞车云茶。据传,武则天称帝后政务繁忙,日夜辛劳,患上肠胃疾病,久治不愈。那时,女皇从长安已移驻洛阳,有地方官给她送上了包治百病的“神农茶”,实际上就是车云山毛尖。女皇命人取桐柏山泉水煮茶,汤绿味甘,一日三饮。三日后,肠胃和顺,神清气爽。女皇凤颜大悦,赐银地方官,旨令在车云山修建千佛塔,以彰茶功,以慰茶人。一时间,车云山毛尖走红东京洛阳,饮茶很快成为国饮。千佛塔为七层砖塔,建在车云山山顶仰天窝西北部,周围山坡平缓舒展,土壤肥厚。一千多年后,千佛塔遭风雨剥蚀,仅剩一层。近年,车云山人重建了七层砖塔。仰天窝一带从古至今,是车云山最好的茶园,这里的茶垅终年吐翠,茶叶嫩爽香醇。其中还有一株老茶树,据说是唐代栽植,虽已老态龙钟,却仍年年吐芽,生命力顽强。或许,这是当年茶圣陆羽见过的茶树;或许,则天女皇当年品赏过它翠绿的茶香。

如今的车云山,山南山北茶满山,信阳毛尖、车云毛尖是绿茶饮者的最爱。

车云山西南麓,随县草店镇设车云山村。全村十多个自然村掩映在车云山的绿色山水中。村里有制茶厂,家家户户有茶园,车云毛尖、芽毫享誉江淮,驰名中华。清明前后,络绎不绝的客人逶迤进山,为的是游车云山,品车云茶。

炎帝神农在洞庭以北的车云山发现茶、种茶,后来到了洞庭以南的“长沙之尾”,也十分热心种茶,罗霄山脉、洣水两岸山青水绿,是种茶的好地方,也是著名的茶乡。后来,老人家寿终正寝,陵寝地选择了洣水东岸的鹿原坡。因为有茶,有茶祖农神的陵墓,人们便称那块地方为茶陵,即今湖南省中东部的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