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神韵随州

炎黄文化专栏|炎帝神农培植稻谷——炎帝神农系列故事之八

来源:中国网发布时间:2023-09-27 14:38:28

古时候没有稻谷,炎帝神农培植出了稻谷。


那是一个秋天,炎帝神农上烈山采药,他一路走一路看,路过一片山谷中的湿地时,发现草丛中有几株叶子很长的植物,上面结满了穗子,穗子上满是毛茸茸的草籽粒。炎帝神农对树上的果、草上的籽,特别留心,他要给部落的人们发现食物,有许多野生的果、籽是可以吃的。


炎帝神农正在想,这草籽能不能吃呢?却见一只小鸟轻巧地掠过草籽梢头,抓走了一枝小穗穗。它抓去干什么?炎帝神农已经有了经验,鸟兽能吃的东西,其中大多数人也是能吃的。鸟兽是人的好伙伴、好朋友,炎帝神农那个时代的人比现在的人似乎更明白。


炎帝神农捋下几粒草籽,剥了带毛的皮壳,放到嘴里嚼了嚼,有点麻,有点甜,还有点香味,过了好一会也没什么难受的反应,初步判断是可以吃的东西。请教部落的老者,老爷爷们说,那玩艺儿名叫野稻,因为喜欢生长在有水的谷地,又叫野稻谷。炎帝神农说“我们像驯牛一样,把它驯化过来,就去掉那个‘野’,它就是稻谷。”


春天,炎帝神农犁田、松土、灌水,播下了野稻谷种子,种子发芽了,炎帝神农挖渠引水,适时灌溉,细心照看,殷勤守护。


秋天,野稻谷成熟了,金黄金黄的。收割以后,炎帝神农把野稻谷当成宝贝,精挑细选,挑选粒大、颗粒饱满的谷粒做种子,年复一年地选育、驯化、培养。终于,野稻谷的茸毛逐年退化,颗粒一年比一年饱满,终于有了人工培育的稻谷。稻谷褪去谷壳后,就是雪白的米粒,人称稻米。稻米可煮饭,可煮粥,还可磨面,做成饼、糕等多种食,成为古先民乃至当今民众滋养生命的主要食物。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农业文明,点亮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本故事流传于湖北、湖南地区,刘永国整理。刘永国系高级编辑,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随州日报原社长、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