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君故里兴山县东南部,有个村叫郑家埫。该村“地无三尺平,望山跑死马”,375户1164人散居在海拔800至1400米的大山深处,是省级贫困村。

 

久困于贫,冀以小康。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长江大学派驻工作队结对帮扶郑家埫村。5年来,工作队用双脚丈量郑家埫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引入扶贫中,村里面貌大为改观。如今村民走上了畅通路,住上了安全房,用上了稳定电,饮上了安全水,收入也节节攀升。

 

产业技术扶智力

 

2018年春节前,长江大学党委书记朱业宏率队到郑家埫村走访慰问贫困户,了解到该村土豆丰产不丰收。为了打开销路帮村民增收,长江大学划拨专款15万元,购销30多万斤土豆,实现村民“菜园子”与食堂“菜盘子”对接,让239户村民增收受益。

 

土豆是郑家埫村的传统产业,种植多,但经济效益低,增收有限。开拓新产业让村民持续增收,是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兴山县“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生态资源丰富。郑家埫村属于高山半高山地区,同样生态资源丰富。可以说,独特的生态资源是郑家埫的“绿色银行”。

 

如何盘活各种资源,充裕“绿色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大学充分发挥农学、区域经济、楚文化等学科优势,通过教学科研、实践实训和人才培养输送、校农对接等体系建设,在培育新产业上发力,努力改变村民种植玉米、土豆等产业的传统习惯,促进老百姓稳定增收。

 

郑家埫村有核桃树25000多株,已能挂果的超5000株。平均按一株收干果30斤,每斤8元计算,收成应该不错。2018年工作队却发现,村民在为核桃的收成发愁。村民简道章说,他家17亩地290多株核桃树,虽然挂果较多,但黑果、掉果也多,收成比往年差。

 

工作队实地查看,发现鸡蛋大小的核桃黑黑的,掉落一地。工作队立刻向学校的核桃专家问计。高焕章教授、张义副教授等核桃专家7次进村摸底和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努力,该村核桃产业初见成效。

 

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发展核桃产业。2019年3月,长江大学联合兴山县林业局、水月寺镇政府,挑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核桃种植户,进行核桃示范园建设,实施病虫害防治、修枝施肥、品种改良等技术指导系统工程,扩大示范效果。

 

发展核桃产业是工作队串起群众致富“钱袋子”的众多重要举措之一。工作队还在郑家埫村白芨种苗驯化基地的基础上,建立白芨药材育苗、驯化、种植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引进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野皂荚示范试种基地,将扶贫车间开在村民家门口;引进合作社,在村租地建立线椒昭君眉豆示范园,让合作社、村集体、村民按不同比例分红,村民务工获酬。


...

 

 

               长江大学核桃专家高焕章教授指导郑家埫村致富带头人简道章的核桃示范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工作队和村民都意识到,无论什么时候,村民自己才是发展的主体。工作队着力开展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项目。2016年,长江大学与兴山县畜牧兽医局就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远程技术指导达成战略协议。2018年11个技术团队共有60多批次到田间地头调查土壤、气候等条件,为兴山县8个乡镇1400多人次提供白茶、昭君眉豆、线椒、药材等种植和畜牧养殖的技术技能培训。重点培训技术人员90多人,培训基层干部、创业青年687人次,着力构建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如今的郑家埫村形成了核桃、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脱贫成果稳固。

 

精神扶贫扶志气

 

随着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有些地方出现了“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赖在“贫困窝”里“赖贫”的“精神贫困”。

 

扶贫先扶志。为了让村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工作队实施精神扶贫工程扶志气。

 

“扶志”就是做思想工作,既要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也要激发贫困群众形成主动脱贫的精气神。

 

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校村文明共建,完善党员干部政治学习制度,开设道德讲堂,制定村规民约,深入推进道德银行+扶贫公益超市的创建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村民中落地生根。

 

如何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工作队采取微信、宣传册、屋场院落会、报告会、一对一座谈等多种形式宣传政策,安排队员先后为兴山县8个乡镇的创业青年、村两委班子、乡镇干部、第一书记宣讲“精神扶贫”政策和理论培训,实现扶贫宣传全覆盖,做到扶贫政策深入人心。


...

 

                                                 长江大学工作队在郑家埫村召开屋场院落会宣讲政策

 

为打造留住乡情、维系乡民的精神符号,工作队开展农家书屋、村档案馆、文化广场、电影放映场所等建设,畅通主流思想、文化传播渠道。

 

拔掉穷根,也要关爱“三留守”人员。2018年长江大学7支志愿者团队开展送教育送健康送温暖等志愿服务,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覆盖到水月寺镇郑家埫等18个村的村民、水月寺镇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共计3000多人次。

春去秋来,转瞬五载。长江大学工作队扎根农村、融入群众,舍小家、顾大家,精神扶贫成效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