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仅通往县城的路修通了,土岭村的水泥路也四通八达,通到了家门口。汤应照老人说,祖祖辈辈的梦,共产党给圆了。这个平均海拔1200米的高山贫困村,是国网恩施供电公司的定点扶贫村。仅仅两年时间,驻村扶贫的“尖刀班”苦干实干,不仅帮村里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通动力电、通光纤,还带领村民种植、销售葡萄,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村里产业初具规模,前景一片光明。2017年,土岭村提前实现整村出列,扶贫工作经验被恩施州委、州政府在全州推广。
在这场举世无双的脱贫攻坚大决战中,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强化政治担当,抽调数百名专职扶贫人员组成“尖刀班”,披坚执锐投身其中,发挥自身优势,将网改工作、光伏扶贫、定点扶贫与地方政府脱贫规划有效衔接,尽最大力量支持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夜幕初垂,温暖的灯光下,建始县高坪镇青花村安置小区一片和谐安详。半年前,小区主体工程刚刚完工,建始县供电公司高坪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就来到小区,仅用3天就完成小区的装表接电工作。
安置点建在哪里,贫困户搬到哪里,电就送到哪里。2015年以来,国网恩施供电公司主动对接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密切跟踪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方案和建设进度。4年来,累计投资3.57亿元开展集中安置点配套电网建设,保障了全州6.37万搬迁户的正常用电,为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提供了电能基础。长江畔的巴东县,一排排蓝色采光板梯级错列分布,和湛蓝的天空辉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为定点扶贫的巴东县贫困群众送上的“阳光存折”。巴东县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每村都有一座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捐建的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归村集体所有。过去的集体收入“空壳村”,每年多了十几万元的集体收入。钱不算多,意义却很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用村干部的话说:“村里能给老百姓办点事了,安排工作的时候,腰杆挺得更直了。”恩施市屯堡乡田凤坪村,今年春节的祭礼比往年多了一项:敬山泉。
“田凤坪令人愁,吃水贵如油。”悬崖下的田凤坪村,常年靠天吃水,每年有6个月的断水期,吃水难是祖祖辈辈的心头之痛。56岁的驻村“尖刀班”成员、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员工杨文清,腰系绳索,从300多米高的悬崖上往下爬,终于在半山腰的幽黑岩洞中,为村民们找到了甘泉。去年冬日,冒着风雪,国网恩施供电公司的员工们,乘坐吊篮沿着绝壁上上下下了近百次,将电力送进了这个亘古不见天日的洞穴,为800多户村民引出了渴盼几辈子的甘泉水。村民们说,他们敬的是山泉,感谢的是共产党。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国运。国网恩施供电公司的扶贫行动,点亮了希望,焐热了民心,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群众基础,凝聚起脱贫奔小康的磅礴动力。
典型引路 在各族乡亲的心中立起共产党员的丰碑
从一个人的先进示范到一群人的团结进步,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构筑了一组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群像,用一次次贴心的服务,增强各族同胞的“五个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根基。
今年47岁的林丽,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泥土色工装和一双土黄色的运动鞋。面对采访,她还会紧张地搓衣角。这位朴实无华的女电工,曾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林丽是咸丰县供电公司的一名网格员。从14年前第一次敲开老乡的门抄电表开始,林丽便成了乡亲们的贴心人。
在林丽抄表的山村,几乎家家都有她的电话号码。家里电灯不亮了,打电话给她;小两口扯皮了,打电话给她;买农药、种子不方便,打电话给她;在外打工的人想知道家中老人情况,还是打电话给她;老人不方便去镇上的银行取钱,便把银行卡和密码给她……14年间,林丽在深山中徒步行走十几万公里,送优质服务上门,被乡亲们亲热地称为“贴心电工”林妹妹。村里的狗和她都熟了,见到她总是摇着尾巴舔她裤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