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记者从东湖高新区统计中心和招才部门获悉,2018年光谷从业人员中受高等教育人数占比首次突破八成,达81.6%,而在10年前,这个比率为55.6%。

“且从长期来看,高等教育人口的增速也在加快,从超六成到超七成,用了6年,而超七成到超八成,仅用了两年。”东湖高新区统计中心主要负责人介绍。

4月27日,武汉2019年春季校园招聘暨华中科技大学2019届毕业生补录及2020届实习供需见面会在华中科大举行,东湖高新区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组织近260家优质企业,累计提供1万多个岗位长江日报记者高勇摄

高等教育人员集中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今年下半年,位于光谷的芯泰科技,其生产的国内首颗连续频段的全集成宽频宽带可编程无线收发器芯片就将实现量产。30岁的华中科大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刘览琦,是企业设计部经理。这家推出全球首个泛在网通信芯片的高科技企业,研发骨干是一群30岁上下的博士,最年轻的博士才26岁,且半数师承华中科大门下。

奥瑞匹克(武汉)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高端光芯片的创业公司。从公司首席科学家国伟华到创业团队,90%是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博士乃至博士后。

目前,光谷仅在企业工作的博士就已突破1万人,是10年前的5倍。这一数字,尚不包括在高校院所工作或求学的博士。

东湖高新区统计中心负责人介绍,受教育程度与产业技术含量高度正相关,受高等教育人口比率越大,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布越多,尤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分布最多,可以说,高等教育人员增加,与光谷地区产业“含金量”息息相关,与高科技企业增长同频。

光谷对高学历高端人才保持了较高吸引力

一个月前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武汉2019年春季校园招聘会现场,湖南某重点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小郭从湘潭赶到武汉,尽管已拿到了长沙一家国企的offer,他仍希望到光谷应聘视觉算法工程师。

东湖高新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大学生政策实施以来至2019年一季度,东湖高新区共吸引留汉大学生23.83万。

放眼全球,高等教育人员是创新驱动重要基础条件,硅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占比持续增长,从1999年的37%增长到2014年的47%,以色列24%的从业人员是研究生学历及以上。而在光谷部分区域,这个比例更高,在武汉未来科技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比约1/3,据了解,该区域正是光谷规划中的“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域。

“刚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周边除了农田就是工地,从中心城区坐车过来面试花了3个小时。”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系统管理硕士马川,目前已是旷视科技华中总部的运营经理,她所在的光谷东如今企业齐聚、配套齐全。

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基础设施等持续提升,成为光谷加速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原因。

此前报道:

第十二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启动

4月4日,东湖高新区第十二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启动,面向全球诚邀各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光谷,携手共建汇聚天下英才的“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

据介绍,东湖高新区自2009年启动“3551光谷人才计划”以来,已实施十一批次、历经十个年头,成为光谷招才引智的一张重要名片,去年东湖高新区发布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光谷人才计划”暂行办法》,新设了国际顶尖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类别,以更大的支持力度面向全球遴选优质创新创业人才。

据了解,第十二批“3551”将聚焦新兴产业态势变化,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5大千亿元产业以及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显示、数字经济2类新兴产业,重金招揽天下英才。第十二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中,“国际顶尖人才”层级最高可享1亿元综合资金支持。“产业领军人才”层级最高可享5000万元综合资金支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层级,根据人才引进方式和产业类别分为:创业人才、创新(长期)人才、创新(短期)人才、高端管理人才、科技(金融)服务人才五类,其中,创业人才类最高可享300万元无偿资金资助和2000万元股权投资、创新(长期)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类可享60万元无偿资金资助、创新(短期)人才和科技(金融)服务人才类可享30万元无偿资金资助。入选的人才企业还可享受企业办公租赁、财务费用、猎头费用、法律顾问等费用资金补贴,以及职称评定和出入境等政策便利。

据了解,为支持优质人才创新创业并及时享受政策支持,第十二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对部分申报要求做了适宜调整。比如企业成立时间限制,若创业企业满足投融资、创业大赛荣誉、产业契合度等方面的要求,申报单位成立时间即使不满一年也可破格申报。

自2009年启动“3551光谷人才计划”,十年来,东湖高新区深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累计投入18.2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助力人才企业茁壮成长,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截至目前,高新区已聚集4名诺奖得主、60名中外院士、397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82名省级高层次人才、1699名“3551光谷人才计划”、6000余个海内外人才团队,在企博士超过1万名,为创新光谷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人力和智力支撑。(长江日报融媒体记者李佳 通讯员胡雪柯 李铮 梁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