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光谷股权激励专项基金二期计划正式启动,对接资本100亿元,拟激励万名高科技骨干人才。过去5年,光谷已累计借给1250名核心人才2.45亿元,用于购买公司股权。给人才戴上“金手铐”的14家科技企业得以迅猛发展。

2012年,武汉出台“黄金十条”,调动高校院所科技人员积极性。配合新政,光谷还启动了一场庞大的股权激励计划,帮助科技企业留住骨干人才。

股权激励是企业对核心员工的一种长期激励。员工通过购买公司股份成为股东,有利于人才与企业共同发展。“金手铐”虽好,但入股时动辄一次性几十万、上百万元资金,让不少技术人员捉襟见肘。

2013年,光谷发起成立国内首支股权激励专项基金,总额5亿元,由湖北省高新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托管。单个企业总申请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个人单笔借款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第一个“尝鲜”的是华工安鼎。8名员工向基金借款245万元,认购了公司350万股。借款没有利息,担保方式仅需以借款人的股权作为质押,最低支付借款金额3%左右的管理费,3年至5年内偿还。

东湖高新区科创局负责人介绍,早在2009年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时,光谷就已成为股权激励试点。同年,国内光通信巨头烽火通信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首次试水股权激励,200余名技术骨干获得公司股份,成为国内第一家员工持股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只是当时光谷还没有股权激励基金,员工只能自筹资金。”

2014年,烽火通信再度实施大规模股权激励计划,732名骨干管理层与核心技术人员,以7.15元/股的价格,买入公司2879.5万股股票,总金额超过2亿元。这是当时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央企股权激励计划中,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次。

6月16日,基金托管方省高投与资金保管方光大银行,向记者共同出示了一份光谷股权激励14家企业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实施激励的时间、金额、期限、余额、人数等信息。借款最少的企业有6人,最多的有326人。

省高投集团董事长周爱清感慨:“虽然当时雪中送炭的这笔钱没有利息,但从银行还款记录看,期内的670名科技人员已全部还款,没有一笔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