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一直是个难题。实行垃圾分类,是破解难题的关键。

2018年5月,黄石在铁山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试点。时间已过一年,垃圾分类进展如何?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小区有了智能垃圾收集箱

胜利路社区门口,5台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和1台积分兑换一体机一字排开,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金属、玻璃、纸类、塑料等分类投入蓝色的可回收垃圾箱,电池等有害垃圾投入红色垃圾箱封闭处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则投入对面的3个垃圾收集桶。

70多岁的居民王河来到标注“塑料”的收集箱前,拿出积分卡一刷,“嘀”的一声,收集箱自动打开,他投入一个矿泉水瓶,系统显示:重0.01公斤,积5分。

市民还可扫描二维码投放垃圾并积分,并随时在积分兑换一体机上兑换生活用品。“收集箱装满后自动报警,转运车就前来转运。”

目前,铁山区垃圾分类已实行全区覆盖,户户有积分卡,14个社区共设置834个垃圾分类点位,每10个点位配备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投入6套智能回收设备。

小手拉大手,带动全家人

推广垃圾分类,中小学生是生力军。

易拉罐和牛奶盒制成小汽车,一次性筷子圈成置物罐……在铁山三小,孩子们变身“巧工匠”,将垃圾制作成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专题课堂、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手抄报,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兴趣日渐浓厚。同学们还自发排演了一部情景剧,在校门口的大屏幕上播放,向学生、家长及行人宣传。

为让同学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学校在每个班级设立一名垃圾分类管理员,发放一张积分卡。四(4)班学生张舒心是该班的管理员,她说,平时帮同学们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大家都很认真。见到记者,她扬起手中的积分卡高兴地说,积分已不少,可以换学习用品了。

学好一个,带动一家。张舒心的书包里总放着一张垃圾分类宣传单,一有机会就宣传垃圾分类,一家人已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在铁山,垃圾分类已在所有中小学全部铺开。

聘请第三方,建立长效机制

垃圾分类要实现长效化运营,离不开市场化手段,要形成长效机制。

铁山区采取“政府引导+专业公司运营+基层组织联动+全民动员参与”的运营模式,聘请伏泰科技作为第三方负责垃圾分类运营。“政府购买服务,根据服务期限分批付款。”伏泰科技项目经理毛春杰说,初期盈利确实不高,但随着居民意识的提高、垃圾处理规模的扩大,成本会逐步降低。

毛春杰介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回收后交由专业公司处理,厨余垃圾制成有机肥,其他垃圾送到发电厂焚烧发电。在铁山区生活垃圾处理中心,转运过来的厨余垃圾经再次分捡后送进处置设备,经24小时脱水、脱油等程序,吐出黑色粉末状有机肥,供园林绿化使用。“日处理3吨,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提高回收率。”

有效运营,制度是保障。铁山区建立长效管理考核机制,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对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伏泰科技、社区进行排名、挂牌考核。对垃圾分类工作不作为或工作滞后的成员单位,视情节严重程度将被诫勉谈话、挂牌问责。今年以来,每个月都有多家区直部门被通报。(赵志刚,王剑,梁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