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完成的“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项目在仙桃通过验收。专家一致认为,黄鳝规模化全人工繁育取得成功。
黄鳝是我国重要的名优淡水养殖经济鱼类。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全国黄鳝产量38.6万吨,基础产值近300亿元,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四省份。而湖北产量接近全国的一半,是全省3个“百亿”淡水养殖产业之一。
但在目前的黄鳝养殖产业中,绝大多数苗种来源于野外捕捞,存在来源紧缺、进苗时间短、死亡严重、进苗靠运气等问题,急需开展规模化人工繁养技术体系研究。自1987年开始至2017年,黄鳝人工繁殖取得不少成果,由于某些限制性因素,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一直未突破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
近年,长江所研究员李忠分别在仙桃、潜江、天门和安徽省的来安县、广德县等6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了黄鳝规模化人工产卵孵化繁殖示范工作。
“人工规模化繁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成本也能接受,可以应用于产业。”验收会上,李忠总结说。期间,他利用野生亲本完成了规模化人工产卵、室内人工孵化、苗种培育技术难关。他表示,繁殖技术取得突破后,将进一步注重病害、营养、养殖模式、品种选育、质量安全及品质等方面提升,推动黄鳝产业健康发展。
验收组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黄鳝的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标志着18种大宗淡水繁育鱼类的人工繁殖工作全部完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