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从长江三峡集团了解到,根据最新监测结果,今年放流的有声呐标记的30尾中华鲟,有22尾进入长江入海口,比例高达73.3%,为有科学监测记录以来的最高比例。

4月13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在宜昌组织了本年度中华鲟放流活动,共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700尾,其中30尾植入了可持续工作10年的声呐标记。

对放流鱼类进行准确的效果评估,一直是行业的研究难点之一。对于中华鲟这种远距离洄游鱼类,难度更大。中华鲟研究所自2014年开始,系统融合了声呐标记监测、互联网及无线传输等多方面技术,建立了从宜昌至长江入海口、覆盖长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的放流中华鲟洄游监测系统。这是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广、最全面的鱼类放流效果实时监测与评价系统。

本年度重点在武汉、南京等长江干流沿岸和松滋河口、洞庭湖、鄱阳湖口设置了16个洄游监测站点。

调查显示,误捕及非法捕捞是影响中华鲟洄游入海率的重要因素。近两年来,2019年放流中华鲟入海率升高的变化表明,长江大保护的一系列措施实施已经对中华鲟等长江水生生物保护起到了初步作用,中华鲟增殖放流对于野生中华鲟资源补充效果也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