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武汉9月11日讯 取缔非法码头216个、规范提升码头55个,51个港口码头完成岸电改造,封堵入河排污口73个......70年来宜昌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保证“一江清水向东流”。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昨天下午召开“宜昌——从峡江小城‘迈向两个走在前列’”新闻发布会。宜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惠霞用一系列的数据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宜昌绿色生态治理的系列举措。

宜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惠霞。廖晶 摄

陈惠霞表示,宜昌以流域性思维推动水岸共治。截至目前,已复绿长江干支流岸线178公里,腾退修复81.5公里。取缔非法码头216个,51个港口码头完成岸电改造,治理城区黑臭水体187公里,16个工业聚集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强力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累计关停企业31家、改造升级43家、搬迁2家、启动搬迁20家、转产7家,精细化工占比由两年前的18%提高到33%。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数据显示,2018年,宜昌城区优良天数达到274天,为近5年来最好水平;兴山、五峰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2%以上;长江干流宜昌段3个断面总磷浓度分别下降10%、12%、26.7%,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以上。作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的江豚,在长江宜昌段的数目达到17头以上,且至少有3个“家族”。

宜昌市政府研究室主任李昌清在会上表示,为破解“化工围江”问题,宜昌设立1亿元技改专项补助资金,优先支持化工企业技改升级;发行全国首只长江大保护绿色债券、规模30亿元,其中所筹资金15亿元用于化工污染治理及园区绿色化改造。此外,还引入三峡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等战略合作者参与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廖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