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入党三十年,不忘初心,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从业四十载,牢记使命,驻守堤防,担当作为。他如大堤般沉稳坚实,默默守护着一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新时代水利人的精彩华章。

仙桃市北有汉江,南有东荆河。这一南一北宛如两条丝带飘舞的江河,不仅为仙桃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而且带给仙桃人民充足的水资源,也是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人引以为自豪的靓丽名片。然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每当汛期来临,仙桃人的神经就会被水拨动着,抵御水灾的南北两条大堤是他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唯一保障。人们期待着大堤永远安全,可谁又能日夜守护着大堤呢?

东荆河畔,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晚霞中向我们走来,他就是东荆河守堤人余达彬。

余达彬今年已经56岁,是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仙桃东荆河管理分局石山港管理段段长。从17岁开始守堤,这一守就是40年。

一份艰苦的事业,一时的热爱与奉献,也许不难,一生的热爱与奉献,那就难上加难了。石山港管理段,地处仙桃市东南边陲,地理位置偏远,所辖堤段险工险段多、责任重、压力大、条件苦;外滩长达七公里,里面河道纵横,无路可通,巡查排险必须徒步进入,耗时长,工作量大,这是一个人们谈起来就摇头的地方,却也是余达彬用一生去守卫的地方,他实际行动忠诚的守护着东荆河,保护着河堤两岸的父老乡亲。

余达彬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从未阐述过什么伟大的理想,有的只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几十年如一日,以段为家,驻守堤防,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水利事业的痴情,对堤防建设的坚守,对本职工作的执着。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天;无论是休息时,还是节假日;无论是正常工作,还是加班加点,几十里的河堤上,无处不留下他的身影和足迹。从日常工作管理到水毁工程维修,从堤边植树造林到堤身除杂绿化,从重点工程建设到亮点工作创建,无处不体现他的汗水和心血。

也许在你看来他每日做着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也许你会说这是他的本职工作,但就是从这些你们认为本应如此的小事中,我们看到了他的热爱、他的坚守、他的提升、他的执著,他用信念支撑理想,用信念保持执著。

仙桃有句俗话“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说的就是江汉平原自古以来水涝灾情多发。

1998年,长江流域暴发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受长江倒灌洪水影响,距河口最近的蚱蜢湾防汛形势最为严峻,加之堤身矮小单薄,要挡住滔滔洪水必须靠人力物力加高加固。时任蚱蜢湾段长的余达彬带领防守人员吃住都在堤上,不分昼夜坚守了两个月,哪里有险情就往哪扑,哪里有困难就往哪上,直至洪水退去。据一同防守的人员回忆,最累的时候,余达彬端着碗靠着沙袋就睡着了。

他说:八十几天的防汛,他吃住都在堤上,老百姓都撤离回家了,可他还得坚守,一直到年底,他只回家一次。

1999年,仙东分局将彭场管理段和原种场管理段合并为石山港管理段,余达彬被任命为段长。那时,石山港的新选址只有几间破烂的土坯房,而正当他组织人力物力准备建房时,长江又暴发了“98姊妹水”。为避免出现险情,他带领防守人员日夜巡堤。在抗洪工作结束后,二话不说,转身又投入到管理段的建设之中,终于让职工在寒冬来临前搬进了新家。

2016年7月,暴雨让水位一次又一次报警,此时的余达彬已是年过半百,更让人揪心的是,因为腿疾,他刚刚做完第二次手术。但党员冲在前面、干在前面的精神,经过岁月洗礼,依然丝毫不减当年。实在牵挂大堤的余达彬,刚出院就赶赴了一线。同事们劝他在段里等消息就好,但他总也坐不住,硬是拄着拐杖上了堤,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疼;每走一步,他都咬牙坚持。他说堤上的事要尽在掌控,才能安心坐得住。就这样,凭着坚强的毅力,余达彬一瘸一拐的坚守在大堤上,确保了整个汛期安全。

如今,因为当时骨折没有很好恢复,加上雨天阴冷潮湿,余达彬落下了关节疼痛的毛病,每逢刮风下雨就更加严重,走路也没有以前那里利索了。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他把护堤当使命,面对洪水的肆虐,永远冲锋在最前线。他忘了艰苦,忘了病痛,忘了危险。把心爱的水利事业作为人生的灵魂,把干好每项工作做为生命的内容。

余达彬常说:“改革创新永远伴随着压力和风险,但我们要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尽最大的努力,我就不信还有办不成的事!”

发展林下经济,他主动请缨。2014年,为引进夏枯草和油用牡丹等经济作物,余达彬和技术人员东奔西跑,一起考察学习种植技术、在段内认真调研适合的种植点。卸苗,培肥,剁根去须,浸泡生根,他在学习中摸索,既是技术员,又是种植员,1天时间清点出油用牡丹苗木三万株,3天时间全部种植完成。不仅如此,他积极抓管理,精心做培育,林下经济效果明显。

管养分离试点,他不惧困难。2015年,分局决定试行“管养分离”,实行“货币化”管理,把堤面的维修养护推向市场。余达彬用实际行动支持分局工作,将自己管理的18公里堤防全部纳入改革创新段面,他跟随领导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并将考察学习的经验与管理段实际情况相结合,明确管理段与自身责任,实地测评草皮,忙里忙外,上报准确数据,为推进管养分离试点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路跌跌撞撞,摸索新模式,创新新方法,余达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努力克服前进路途上的艰难险阻,在管理段经济发展和堤防体制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堤防工作枯燥而单调,日复一日重复着巡堤查险、植树造林、防虫治病、林间除杂、堤身除草,年复一年不曾改变。但在余达彬看来,这些都不以为苦,他以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件工作,面对危险也迎难而上。

熟悉余达彬同志的都知道他为人处事一身凛然,敢说敢做。2013年一深夜零点左右,熟睡中的他突然听见堤上传来不寻常声响,便立刻叫醒同事一起上堤,果然发现两个人正在锤打拦车卡。余达彬不惧他们手中有铁锤,一声断喝,对方吓得立马停止了破坏。在讲明缘由后,这两人自知理亏,同意照价赔偿。

遇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也是余达彬的办事原则。2013年,孝仙嘉公路建设从石山港段面经过,他第一时间与其项目部商议安全事宜,但施工人员为取水方便,仍违规在两段交界处的禁脚打了两口井。邻段去协调数回,均被各种理由搪塞过去。而余达彬在全面掌握对方违规行为后,仅去一次,就让对方签下《安全协议》。

堤防管理要抓,庭院建设也不能松。2017年,借沙湖湿地公园建设契机,余达彬因地制宜,积极规划庭院绿化,栽植桂树、花卉和草皮,铺设林荫小道,摆放休闲桌椅等,为管理段基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特色,使管理段庭院绿化规划更加合理,整体布局更加协调美观,把石山港管理段建设成了真正的花园管理段。

因为常年驻守大堤,余达彬与家人是聚少离多,一张全家福还是孩子10岁时候照的,对于这些,余达彬显得有些愧疚,但他接着又说,好在她们都已经习惯了,我不是不愿意回去,可这心里就是放不下这大堤!

40年的风雨,40年的苦乐,40年的坚守与拼搏,40年只做一件事,这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与执著,这是一种参透人生百态的睿智和厚重。其结果或许不能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其透露出的人生态度,让我们感动和钦佩:一生奉献,守堤为民!

这就是痴人余达彬,落日的余晖下,他拖着略显疲惫又不太利索的腿继续巡视他的大堤,他说他这一生的坚守就是保百姓平安,不给政府添麻烦。守得初心,才能担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