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平凡的事迹,也可以在祖国教育事业长河中,泛起阵阵璀璨涟漪,朴实无华的语言,诠释着对“爱”与“被爱”的理解。教书育人,是她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牢记教育初心,践行教育使命,方得育人始终。

8月的武汉,骄阳似火,温高如炉,闷热的天气,连知了也躲进了树丛。

我和余丹丹约在汉街的咖啡馆,这是第一次和余老师见面,然而她却迟到了。

我凝视着窗外,突然,一个清脆的叫声拉回了我的视线,一位身材高挑,波浪发型,戴着金丝眼镜的女子径直朝我走来。我本能的诧异,她是如何在众多人群中认出我来的。

话题也就从她明锐的观察谈起了。

“职业院校的学生,起点比我读书的武汉理工大学要低不少呢”,开门见山,余老师并没有回避这个事实。她说,刚开始教书那会儿,也曾有过彷徨,因为,辛辛苦苦教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没有几个是出类拔萃的。“我有失落感”,透过镜片,我看到余老师眼眶有些湿润。

2006年,余丹丹硕士毕业来到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考虑到她在武汉理工大学就是入党积极分子,第二年,党组织发展她为预备党员。

从此,余丹丹便更加用心观察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她说:你盯着他(她)看,就能看出他们在想什么,从学生眼睛里你能够读懂他们喜欢不喜欢你的课程,课堂上有时候自己会示弱,讲解到一半停下来请同学们帮忙解答,并表示自己不会解答这道题;她发现,学生们眼里的光芒,她说,她教学目的是让每一个同学都用自己的方式发光,给他们足够多的机会,哪怕是明亮的教室,飞扬的运动赛场,浩瀚的网络海洋都可以成为他们发光的地方,老师只是引路人!

后来,她把这些观察进行了总结,得出了“自强先自信”的结论。

找到病根,就得对症下药,每一堂课,她都会跟学生们谈论最近发生的新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后来,国家提出思政教育,她说,我一直都坚持这么做的,没有想到这就叫思政课,哈哈,我还挺超前的呢,余丹丹说到这里挺得意的。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迁就忍让不行,强硬处置更容易激起群体反抗。有一次,余丹丹班上有人上课打游戏,她不动声色地留下了这位同学,向他发出了挑战,她说:我们来个游戏比赛吧,如果你赢了,我给你加分,如果你输了,从此不能再玩!

后来,这个同学不仅自己不玩游戏,还积极配合老师课堂管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2019年3月的一天,晚上12点多钟,余丹丹接到学生发来的微信,说要退出学校组织的桥梁模型设计制作大赛。桥模大赛是校内传统赛事活动,而且她俩是班上唯一的两名女生,已经报名,也准备了一段时间,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求退出?发生了什么事?她来不及思考更多,也无法在深夜赶到学校,回复了微信,告诉她们,明天见面谈。

第二天一早,余丹丹临时调整了课程,急匆匆赶到了学生宿舍,原来,两位女生先设想的是做赵州桥模型,结果,做出来后,自己都觉得没有信心参赛。再后来,两人商量,改成斜拉桥,图纸设计好后,又买来制作模型的各种材料,制作过程中,她们发现,动手能力远远不够,困难比她们想象的多了许多。

在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困难后,余丹丹二话没说,把两个女生拉到了桥梁模型陈列室,给她们讲解历届获奖同学的作品制作经历,手把手传授材料选取、结构布局、粘连、拉索等……

一上午时间匆匆而过,余丹丹终于让两个学生重拾了信心,她们又全身心投入到大赛准备,经过角逐,终于获奖。洋溢在学生脸上的笑容,给了余丹丹无限的慰籍。

有一位2018届道路桥梁专业的毕业生,在给余丹丹的微信中这样写道:桥梁模型设计制作大赛让我们尝试了失败和成功,让我们学会了团结协作,让我们看到了眼高手低的自己,更让我们领略了老师言传身教的魅力,通过竞赛,战胜了自己,树立了自信,工作之后我更加感受到这个训练的意义,感谢你老师!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武汉”。余丹丹每年都会带着学生参观武汉的桥,让学生们感受桥之美,这不仅可以提升专业认识,增加文化底蕴,更让学生了解桥梁建设带来的非凡经济价值意义和社会意义。

说到这里,余丹丹的眼睛里已经全然没有了忧虑,放出闪亮的光芒。

余丹丹常说,只有老师眼中有学生,学生眼中才能有老师。要想征服学生,首先得征服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沉淀和思考,2015年初,余丹丹有了制作慕课的想法。她的想法一提出,就立即得到教研室同事的赞同,这不仅仅因为她是教研室主任的身份,也不仅仅因为道路桥梁教研室的老师都是党员,而是,在教学手段革新上,其他老师和她一样的苦恼,苦于找不到突破口。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翻转课堂,跟传统教学相反,线上线下结合,培养学生自己学,老师辅导答疑、探讨提炼提高,对老师,必须具备这个学科领域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甚至扎实的实操能力,对学生,需要培养自学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和勇于提出问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想把道路桥梁这门课的翻转课堂从设想变为现实,一路走来,坎坎坷坷。首先,信息化教学手段国家鼓励,学校支持,可是,在湖北,没有一所职业院校可以借鉴;其次,翻转课堂中涉及到视频、图片、演示等大量辅助材料需要搜集制作,这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暑往寒来,年复一年,余丹丹团队没有懈怠,没有一刻停下前进的脚步。两年后,首次翻转课堂上线,得到学校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迅速得到传播。十几所省内外职业院校邀请余丹丹做专题交流讲座。

在道路桥梁实训室,有一个按道路桥梁施工工序1:1建造的模型,这个庞然大物,怎么会建在室内呢?这又是余丹丹团队的创举!

职业院校应该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可是如果学生毕业了还没有亲身体验过桥梁的各种建筑流程工序,特别是桥梁较为常见又不易理解的两种施工方法:顶推法和挂篮法。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实习,余丹丹教研室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东奔西走联系施工现场,即使能够把同学们带到施工现场,也常常是人多浮躁,只能走马观花,而且存在安全风险。如果能把施工现场搬到实训室,每一个学生都能近距离、长时间,甚至亲身体验,亲手操作,那该有多好啊!这个想法一经提议,余丹丹马上就找到系主任汇报,经过系部和学校的论证后,最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全力支持。

顶推法和挂篮法这两种桥梁施工常用方法,要在教学实训室里还原,施工难度大,呈现难度大,操作难度大,在没有高职院校成功案例借鉴的前提下,建筑系道桥专业老师集体参与助推实训室建设。余丹丹还邀请到了行业、企业专业亲临指导,解决了设计施工中出现的部分难题,期间,余丹丹多次往返工地考察学习桥梁施工,最终将这两种施工方法呈现在学生眼前。

“同学们请大家戴好安全帽,我们到桥梁实训室去”。随着余丹丹老师的一声令下,学生们早已蠢蠢欲动,激情满怀,兴奋不已的追随着老师的步伐。

在2019年建筑信息化教学观摩体验会上,来自全省30余家本科、高职类院校的近90位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教师,对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虚实一体数字化实训室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由余丹丹负责组织设计并完成施工建设的桥梁模型区成为实训室模型中最为抢眼的亮点。

桥梁模型实训室设计建设过程中,一次次施工现场的实操学习,一次次触动着余丹丹的神经,她觉得作为高职高专的老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牢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运用最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劳动技能,对于这一点,她认为自己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自己都没有体验,怎么跟学生讲得好呢!基于这个想法,2019年的暑假,她积极投身到学校组织的实习体验中,这不上午还在几十里外的实习工地呢,她说,希望多学一点啊。

看我上下打量她,余丹丹解释道,作为教师还是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的,做到处处为人师表嘛。上午在工地上,一身泥土,中午才匆匆忙忙回家换了衣服。迟到了,抱歉抱歉!她还说,有人常常抱怨时间不够,穿着打扮都十分随意,更不化妆,我总能挤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听听歌,化妆烫头发,我甚至总能去幼儿园配陪女儿开家长会,时间是海绵,只要你挤,总是可以挤出来的。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余老师很有些疲惫,她时不时掏出纸巾擦拭眼角,她解释说,干眼症,前一阵子弄翻转课堂,电脑上多了。

她说这一句话的时候,眼睛里透出满满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