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军运会,不仅是办成一场体育盛会,更是完成一场系统的民生工程。站在军运会带来的新起点上,下一步武汉要抓住“惠民”不放松,进一步扩大民生成果。

体育盛会的背后,是丰厚的民生成果,长远的民生效应

上周,长江日报从不同层面盘点了军运会带给武汉的深刻影响、所留下的丰厚成果,着重提到民生领域发生的各种变化。这里归纳一下,大致有这么几个方面:

城市更加漂亮,“看的更养眼、住的更舒适”,家门口焕然一新。道路通达平整,山体拆违复绿,大广告牌清零,老码头拆并……水岸线、天际线、山脊线、交通线、人文线一派新姿。路成网、河成景、湖成环,武汉“颜值”今非昔比,堪称肌理再造,泽被长远的今后。

多数场馆分布在社区和高校附近,正研究向社会开放,人们健身休闲添了新的去处,多了新的选择。江边打球、湖边跑步、山中越野,马术、射击、击剑,国际化水准的比赛场馆进入寻常百姓家,将极大丰富人们的运动形式和生活内容。

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品质快速提升,各区多方面的发展取得了更高水平的均衡。这些都让武汉的营商环境口碑更好,从外地过来的企业和游客增多,市民创业就业机会更丰富。

社会治理能力得到提升,市民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这座志愿者之城里,发扬主人翁精神,志愿者服务他人的社会风尚得到弘扬,“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也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个更文明的武汉带来愈发和谐的居住环境。

“事情要么不办,要办就办最好。”“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早在四年前,武汉确立的军运会筹办目标,就不单纯是为了办好一场体育赛事,而是以此为契机,自我加压,补欠账,强弱项,推动城市更全面发展,办赛更为惠民,要力求让江城市民从中受益,共享发展红利。

更何况,“体育本身就是民生”。

武汉市领导最近在一次调研中指出,城市体育事业的质量水平,与市民身体健康的质量水平息息相关,与社会医疗、教育民生事业的质量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发展体育事业,就是大力改善民生”。

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3篇文章照做

10月28日上午,租住在汉阳区琴断口街龙祥社区的居民陈爱华看着离家不远的工地:钟家村实验小学新校区工地建设热火朝天,教学楼主体结构已建到地上两层。学校建成后,将解决周边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的难题。

军运会过后,武汉市委市政府释放的一条重大信息,就是抓住民生建设不放,扩大民生成果。据透露,小到建筑外立面整治、文明晾晒,大到地铁工程、兴建中小学,武汉都会下大力气,持续向前推进。

举一个例子,军运期间,碧水蓝天,山水赛场成为运动员和武汉市民心中的永恒记忆。按照9月下旬市委全会的部署,加快推动美丽武汉建设是既定的目标,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在军运会后仍要照做。

这其中,重点是破解非法捕捞、采砂,船舶污染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保护长江。抓住水位下降的时机,年底前全面完成长江、汉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明年年底前要建立整治长效机制。

进一步抓好雨污分流,推动水体提质。尽早摸清全市雨污管网混错接情况,尽快全面完成整改,推动实现建成区湖泊港渠全截污,水环境根本性好转。

在生活方式绿色化方面,武汉提出要研究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突出更加精细化。交通拥堵、停车不便、窗口单位服务不优、渣土车管理不到位等顽疾,要更深入治理。

“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武汉市委市政府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民生实事抓起,最终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0月31日,市领导调研武汉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时强调,武汉各方面都要以军运会成功举办为动力,“乘势而上”。

“看过”“见过”的武汉人,从今往后不一样

一场超越了体育范畴的世界盛会,深刻影响了武汉民生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助推着武汉整体高质量发展。

我国不少城市的实践表明,一场成功的世界盛会,一定会给举办地带来“长足进化”的机会。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等城市,承办大赛大会过后,国际化大都市一展新颜,经济发展动力越加强劲,经贸文化国际朋友圈越发扩大,城市魅力、时尚指数、动感活力节节攀升,“赛会名城”“旅游名城”各类名片擦得更亮。

而今日的武汉,也经历、品味、感受着这一切。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她还会迎来更多可能。

军运会是武汉的新起点。见证了山水赛场的顶级表演,见识了百国万人的异国风情,武汉人的眼界更高了,对民生服务的质量要求势必见涨;零距离参与了这场盛会,为城市形象添过砖加过瓦,武汉人的胸襟更开阔了,对民生服务难度的包容力势必也会变大。

两者交织前行,将造就更美好的城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