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作为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近年来,大冶在民生领域持续发力,从教育文化、医疗保障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入手,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村办小学成“明星小学”

每天早上8时许,诵读完国学经典,冶师附小教育集团观山分校2500多名学生开启一天的学习。4年前,这所村办小学教师19人、学生300多人,转学是很多家长的选择。

2015年,该小学划归冶师附小教育集团管理,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对学校改造升级,硬件设施向城区小学看齐,一批骨干教师下沉到该校,全面推行附小教育集团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城区小学调考中,成绩列第3名。”校长柯晓萍说,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4人,城区学生接近一半。该校还是大冶17个“城乡一体化教学联盟”学校之一,对口帮扶两所农村小学。

大冶以城区学校及乡镇中小学为龙头,开展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模式,弥补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近3年,大冶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完成10所城区学校新建、改扩建,新增学位两万余个,2020年将全面消除大班额。

家门口接受优质诊疗

11月14日,因腰椎持续疼痛,53岁的侯安良到大箕铺镇卫生院做X光片检查,检查结果被同步上传至大冶市人民医院。半小时后,市人民医院专家给出检查诊断结果。“镇卫生院的收费价格,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侯安良非常高兴。

这得益于大冶的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

2017年8月,大冶组建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14个乡镇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室为网底的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大冶市总医院,实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百姓“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大冶市总医院将人才、技术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派业务骨干任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下派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组建巡回医疗队,定期下乡进村;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会诊、医学影像诊断、医学检验诊断等“七大中心”;全面对接武汉优质医疗资源,与同济医院建立医联体,定期邀请武汉专家坐诊指导。2018年,大冶市总医院在医共体建设专项考核中位列全省县级医院第一。

今年上半年,大冶县域就诊率同比增长13.6%;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率占全市公立医院的40.8%,同比增长14.5%。

“热闹一场,快乐离开”

11月15日,大冶市文化馆排练室,52岁的张春英正组织一群姐妹排练舞蹈。

5年前,她这个“舞盲”抱着跳舞治病的想法学跳广场舞,没想到,跳出了滋味,也跳出了好身体。2016年,她与一些跳广场舞的姐妹成立枫叶红艺术团,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大冶公共文化设施齐全,且全部免费开放,每天活动的地方都爆满,大家热闹一场,快乐离开。”

行走于铜都各地,文化之光照耀城乡,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广场上,歌声激荡,舞步翩跹;剧院里,各类文艺演出名角汇集;农家书屋里,求知若渴的身影成为靓丽的风景……

目前,大冶实现四级公共文体设施全覆盖,14个乡镇(街道)、379个村(社区)建立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还有98家阅读驿站、643家文化礼堂、1500余家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据介绍,大冶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千场次,参与人数近2万余人,观众5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