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武汉12月6日讯 今天上午,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第九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武汉洪山宾馆召开。会议表彰了第二届荆楚社科名家、第十一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者。

据了解,第二届“荆楚社科名家”共8人,分别是来自武汉大学的李龙、武汉大学的胡德坤、武汉大学的马费成、武汉大学的宗福邦、华中师范大学的马敏、华中师范大学的徐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赵德馨。荆楚社科名家是对在人文社科领域取得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所赋予的荣誉称号,是湖北省社会科学界的最高学术荣誉。

2018年9月,经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李达全集”等24项成果为一等奖,授予“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等82项成果为二等奖,授予“艾伦·梅克森斯·伍德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等153项成果为三等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是湖北社科届表彰优秀学术成果的最高奖。

第二届“荆楚社科名家”简介

李龙

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享受院士待遇。曾任湖北师范学院政教系主任,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1997年作为中国法学会代表团团长出访阿根廷、智利和法国,2001年以大陆法学家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赴台湾参加学术会议。2005年赴美国访问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5所大学法学院。2012年获中国法学会“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法学组主要成员;全国法理学研究会顾问;全国法学教育研究会顾问;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21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胡德坤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曾任武汉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会会长等职。现任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社科委综合学部委员。长期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日战争史和大国海洋史、中国海疆史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各类课题40余项,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日战争史(1931—1945)》《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九卷本,主编)《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等著作15部,发表《中国战场与日本的北进、南进政策》《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战后初期日本的领土政策:对盟国的抵制与索取(1945-1951)》《南海仲裁案没有尊重领土归属的历史事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等学术论文120余篇,提交咨询报告30余篇。

马费成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1975年开始从事科技情报研究工作,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0年至1991年在德国国家信息中心从事合作研究工作,同时到英国、法国、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国十多所著名大学访问讲学,期间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科技情报系统,就世界综合情报发展计划与该系统总干事进行了会谈,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被采纳。1994年至1995年及2004年在美国多所著名大学访问讲学并从事合作研究工作,被这些大学聘为客座教授或研究员。近30年来,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家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各类奖励20余项。

宗福邦

曾任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现任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音韵、训诂研究和辞书编纂工作。1975至1987年参加《汉语大字典》的编纂工作,任编委,兼《汉语大字典》武汉大学编写组组长。1985年开始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七·五”及“八·五”规划重点项目《故训汇纂》的编纂工作。经历了十八个春秋,完成这项重要的文化工程,2003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称之为“利今传世的巨制”,把它与《辞海》《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并列为汉语辞书五部代表作。目前担任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执行主编兼《音韵分典》主编,同时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古音汇纂》的编纂工作。

马   敏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中国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等。曾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担任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博览会史、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史、辛亥革命史。出版和主编学术专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学术成果多次获奖。

徐   勇

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学部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优秀教师、荆楚社科名家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农村问题与中国政治研究,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自治的开拓者之一,2000年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2004至2012年5月任政治学研究院院长。2011年至2016年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曾担任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政治学会会长(2007—2017年)。

吴汉东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研究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专家、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赵德馨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南财大经济史研究所所长,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经济史专家,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经济史同行重视,有两本被译成英、日文,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问世,著作被很多国家图书馆收藏。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了什么是经济史学和怎样研究经济史学,创立了经济史学概论体系。带领国内多个同行学者做了多项为中国经济史学科打基础的工作,成为经济史学科的领军人物。1986年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时,是最年轻的常务理事,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70岁以后至今,被推选为中国经济史学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