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全国政协委员黄立(上)做客长江日报“两会”云端会客厅与本报主播连线互动

长江日报记者 肖僖 摄

5月21日晚,高德红外生产部经理吕道兴在民用红外产品生产车间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 长江日报记者 李子云 摄

21日晚,长江日报“两会”云端会客厅视频连线进入生产车间,三方异地同屏,实现畅通交流。当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与长江日报演播厅主播同屏互动,讲述科技战疫故事。 

武汉与北京相隔千里,在云端会客厅里,全国政协委员与演播厅内主播、防疫设备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实现了“面对面”交流。直播里,大家听到黄立委员参加两会的建议,看到红外测温等防疫设备生产线的生产场景。疫情发生以来,高德红外累计安装了逾3万台红外人体测温产品,“火眼金睛”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5月21日晚9时15分,长江日报记者走进高德红外民用红外产品生产车间,150名工人正在进行红外热成像设备的生产。防疫战斗还未结束,车间工人仍在加班加点。生产部经理吕道兴走进长江日报直播画面,他介绍,目前常规类产品暂停,全力生产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现在的生产是在与时间赛跑。”吕道兴介绍,要把因为防疫期间,为了满足防疫产品的需求而暂停的常规类产品的生产进度抢回来,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次全国两会,黄立准备的提案均是围绕应急能力建设来展开,如全面构建智慧森林防扑火基础设施体系、探索消防救援队伍院前急救新模式。黄立说,疫情防控期间,他一直在武汉,除带领公司参与一线战疫之外,也对企业如何快速恢复发展进行了很多思考,“从我们的经验来说,关键还是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红外测温产品成为基层日常防控筛查的有力“武器”

“这次疫情使红外产业被更多人了解。提起红外,很多人会想到高德,其实很多科技公司都投入到这次战疫中来,高德只是其中的一员,我们一起为大家的安全、健康提供守护。”黄立介绍,红外测温设备的大量应用,得益于近年来国内红外产业的进步,尤其是以公司为代表的少数企业在芯片探测器领域的突破。 

黄立回忆,公司刚起步时累计安装的红外监测设备不到1000套。“当年没有芯片,产能受限,现在不一样了。”黄立说,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公司不仅攻克了关键技术,而且产品的性能也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有了芯片,不仅我们自己可以做设备,还可以支援国外。”

据介绍,高德红外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可做到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大面积监测,快速找出并追踪体温较高的人员,且能做到精准识别,确保不遗漏目标,还可避免其他高温物体的干扰。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提供了接近3万台套的相关产品。”黄立说,曾经的“奢侈品”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在企业、学校、商场、写字楼以及政府机关等人流量密集的场所,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加强消防和医疗应急机制联动

“我们必须得走高质量发展的路,我们需要核心技术,特别是需要一些原创技术。”黄立表示。 

黄立说,经大量的科学验证、实地调研和实际演习数据证明,智慧消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利用科技力量,全面构建“智慧森林防扑火基础设施”,部署森林生态监控网络,完善森林绿色生态安全保护基础设施,真正实现“早预警早出动早扑灭”,是国家战略部署及社会发展亟需研讨并解决的问题。 

此外,他建议加强消防和医疗应急机制联动。探索推动“消防、医疗”在应急处置事故中的统一调度、联勤联动和“事故处置、医疗急救”一体化工作,将事故应急处置与医疗救援有效衔接,更大地发挥院前急救的功效。将消防站布点与急救站布点统一规划、互补建设,消防站也可以根据区域合理设置救护车,作为急救站分支,确保急救人员能第一时间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