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武汉5月28日讯 中国高端制造技术又迎来新进展。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及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金属3D打印“微铸锻”技术,成功制造应用于船舶重工等国之重器的大型泵喷推进器桨叶,实现了复杂曲面构件增等减材一体化复合快速制造,解决了3D打印技术中大尺寸零件制造中的“卡脖难题”。
泵喷推进器桨叶 资料图
泵喷推进器主要应用于船舶重工等领域,是船舶航行的重要动力装置。此次通过金属3D打印“微铸锻”技术制造成功的大型泵喷推进器桨叶,选用不锈钢316L原材料,成型尺寸达到直径0.6米、高度1米,总重量160千克。通过验收与测试,制造周期相比传统方式缩短了2/3,构件的力学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制造精度差由以前的0.5mm提高到0.1mm,没有检测到铸造缺陷如气孔、裂纹等。
“常规金属3D打印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没有经过锻造,金属抗疲劳性严重不足;二是制件性能不高,难免存在疏松、气孔和未熔合等缺陷;三是大都采用激光、电子束为热源,成本高昂。所以形成了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张海鸥介绍,正因如此,全球金属3D打印尽管在中小尺寸零部件制造中存在优势,但在大尺寸零件制造上无一法和大型锻压机相比,因此无法进入大型复杂零件的高端应用。
针对金属3D打印这项世界性难题,张海鸥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经过二十年努力,发明了“智能微铸锻”3D打印技术,将金属铸造、锻压技术合二为一,实现了首超西方的边铸边锻的颠覆性原始创新。张海鸥介绍,金属3D打印“微铸锻”不仅实现了绿色高效的短制造流程,还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为船舶航行提供更为强劲、稳定的“中国动力”。
目前,相关产品已应用于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船舶、先进轨道交通、核电等多个领域。业界普遍认为,金属3D打印“微铸锻”技术极有可能开辟机械制造史上前所未有的绿色制造新时代,助力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徐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