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农贸市场全新亮相,感觉像超市。

进出测体温,提供洗手液等消毒用品;有数台电风扇保障通风,更有免费的照片打印机、制冰机等“高端”设施。今年年初,武汉市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提上日程。长江网记者3日从市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指挥部获悉,截至5月底,武汉市已有138个集贸市场恢复营业,维系着上万个就业机会和家庭,全市425家农贸市场将于8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

部分率先改造好的菜市场已经“上线”。连日来,长江网记者实地探访武汉市多家集贸市场,发现“升级版”菜市场生意更好了。

百大鲜生菜场:空气好了,菜价更便宜

位于汉口丹水池的百大鲜生菜场3月25日就已复工,是武汉市较早经过改造、达到开业要求的2.0版标准菜场之一。近日,长江网记者走进百大鲜生菜场看到,买菜的市民已是络绎不绝。

在门口就有专人负责量体温;进到场内,感到菜场内特别清爽,仔细一看,发现凉风来自天花板上的数十台电风扇。

“电子支付,减少接触,保持距离,有序排队,佩戴口罩,遮住口鼻,勤洗手,勤消毒,禁吸烟”等宣传牌随处可见。地面整洁,与超市一样干干净净。

来买菜的董先生说,老菜场里难免有种鱼腥气混杂的“菜场味”,这个新菜场几乎没有异味,菜场空气更好了。

百大鲜生菜场内干净整洁,市民买菜感受舒适。

菜场经理吴正何说,到3月25日,百大鲜生菜场已“换挡升级”:全场加装了80多台电风扇;将菜场空调由3匹换成5匹,数量由20台增至45台;腾出门面,设立隔离室。同时,在门口加装了流量仪,控制人流量。

“防护服、医用口罩、酒精、84消毒液、体温枪、温度计等相关防疫用品一应俱全。干净安全了,消费者肯定会更多,现在菜场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在菜场门口,一位女士正提着刚买的十多样蔬菜,“这里菜价比一般菜场要便宜,一买就是一周的菜”。

据了解,市场内全都是批零兼营,一般都按批发价出售。

水果湖菜市场:买菜商超化,商品可溯源


中百市集内,市民买菜的感受和逛超市差不多。

用时45天改造完成,武汉首家商超型农贸市场——中百市集5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这也是武汉市农贸市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中建成的3.0版农贸市场。

中百市集由原水果湖菜市场改造而来,5月30日上午10时,正式营业首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居民扫码测温入店体验。

“早就听说要做成超市,今天特地来感受一下,确实不错,菜品齐全,价格也不贵。”住在水果湖附近的张阿姨拎着刚买的蔬菜、猪肉说,确实是像逛超市一样,标识很清楚,服务态度也很到位。

中百市集店长严涛介绍说,与传统的农贸市场不同,商超化菜市场按照商超模式打造,依托中百的物流采购渠道,所有产品统一采购、明码标识,相对以往摊贩各自经营的方式,管理上更加科学有效,市民购物体验更佳。

与改造前的水果湖菜市场相比,最主要的进步是,更注重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的保障。“现在拥有了健全的二维码追溯系统、设备先进的农残检测室、菜品信息公示栏,这些都是原来菜市场做得不够的地方,事关居民们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

3.0标准重点建立超市化运营管理、共享化和智能服务。现在的中百市集,配备有免费的照片打印机、制冰机、休息区等一系列公益设施,除了提供菜篮子,也成为居民休闲交往的社区中心。

复市摊主:“市场好了,我们都好”

长江网记者探访江城多家开业的集贸市场发现,在多方政策扶持下,一些摊主也主动化危为机,做好服务。复市摊主纷纷表示:“市场好了,我们都好。”

在百大鲜生菜场内,摊主陈春霞夫妻俩老家在安陆。陈春霞说,一家5口人都指望这五六米长的菜摊。市场免了一些摊位费,能够重新摆起菜摊,陈春霞很珍惜,她说:“辛苦是辛苦,但生活有奔头。”

汉阳区一些集贸市场还在改造升级中,考虑到市民的生活需求,该区建起了临时露天市场。54岁王庆怀和妻子龚永秀就在临时市场内重新卖起了调料。

汉阳一临时菜场内,重新摆摊的王庆怀夫妻俩相信菜场会改造得更好

4月20日左右,在区里帮助下,他开始在临时市场摆摊,“除了满足街坊们买菜的需要,也是尽最大努力,将损失减少一点”。王庆怀有信心,等市场改造好,就搬回去,“市场好了,我们都好”。

在一些开业的集贸市场,经营户摊位上方悬挂着网络外卖的牌子,并印有手机号码,做起了外卖生鲜配送服务。

6月1日,正在唐蔡路生鲜市场97号摊位卖菜的经营户韩春芳说,复工后,她和丈夫经常给菜馆配送蔬菜。有时,丈夫去进菜不在摊位,接到外卖订单后,她一个人忙得焦头烂额,“虽很辛苦,但靠勤劳换来的收获,感到心里很踏实”。

唐蔡路生鲜市场经营户韩春芳(中)还通过微信群里订单为顾客送外卖

王地兵是顶鑫集贸市场的经营户。每当有居民在网上下单,儿子守着摊点,王地兵就驾驶三轮车将新鲜蔬菜送上门,“卖菜从早忙到晚,一年可以赚个几万元。复市后,菜场为每个经营户减免了75%的租金,相信今后生意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