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晚,武汉市《电视问政:每周面对面》播出第四场,主题聚焦如何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短片中显示企业仍面临贷款难、补贴慢的问题。相关部门现场承诺,明确责任主体、加快政策落实,竭力助企业渡难关。

短片一显示,一家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互联网企业,疫情期间,参与新冠肺炎信息核查管理系统建设。4月份,企业被列入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名单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但前后对接了10余家银行,均因没有抵押物,贷不到款。

4月18日,武汉市宣布设立200亿元贷款额度的定向纾困资金,用于对个体工商户的贴息支持。5月11日,在黄陂区经营副食店的张先生,向所在街道申报纾困资金,直到6月2日,也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短片二显示,一家以冷冻储藏、食品加工为主的食品企业。疫情期间,一直为武汉提供生活物资配送。由于主营业务多为大型冷冻储藏,每月用电量较大,根据3月23日出台的《武汉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企业可以获得30%的电费补贴,这意味着每个月可以节省10多万元的电费开销。企业辗转联系供电部门、街道、商务局、市区两级发改委仍没获得30%的优惠。

武汉大学中国新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罗知教授认为,金融局可以协同银监局,一起监督银行,让各大银行加快投入人力和物力到纾困工作中。并尝试给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审批时长,设定硬性指标。

“很多企业已经停工3个月,四五月份虽然复工,但基本上没有太大太多订单,快活不过来了。”罗知提醒政府赶紧把政策送到企业手上,“金融局出台政策以后不能当甩手掌柜,应该联合区政府、金融机构一起推进。金融政策出台以后,还要经常和小微企业、个体户座谈,根据诉求优化政策和工作流程。”

“政府出台了一个优惠政策,也应该信守承诺,加快落实。”罗知认为,部门出台政策,应该指定唯一的对接部门,在落实政策的时候,还须公布办事流程、材料,可能花费的时间,让企业按图索骥。

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局长刘立新承诺,用真心真情为企业服务,竭尽全力让大多数企业切实感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

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孟武康承诺,在制定和起草文件、政策的时候,就要做到责任清晰、主体明确、便民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