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武汉6月22日讯 “炸酱面加油,热干面来了!”最近几天,武汉派医疗队驰援北京的消息让网友们感到温暖。看着这一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李志强教授不禁百感交集,回忆起这几个月来的抗疫战斗,一帧帧画面像电影一般在他眼前闪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李志强教授
36小时的紧急帮扶:我们早一分钟开诊,患者就多一分希望
站在12楼的办公室向外望,双湖桥上如织的车流已恢复往常,眼前的繁华让李志强想起4.7公里之外的另一家医院——武汉市第七医院,此刻同样位于闹市区的它,此时门前也是车来车往了吧。
从中南医院到武汉市第七医院,4.7公里短短十分钟的路程,李志强觉得这是迄今为止人生中最难走的一段路。
2020年1月下旬,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7家三甲医院对口帮扶7家定点二甲医院。这时,李志强接到命令,必须以最快速度完成对武汉市第七医院的院区改造。出发前,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教授嘱咐他:“我们早一分钟开诊,患者就多一分希望。”
24小时内,李志强带领团队整理好一个重症监护病房;同时,一支以中南医院呼吸、重症、感染等学科为主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对七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完成集结;36个小时之内,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基础改造完成,医疗工作组同步制定出诊治工作和院感防控工作相关流程。36个小时后——1月22日22时,武汉市第七医院门诊正式开诊。当天23时30分,隔离病区一病区开始接收病人,第一批24位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接受治疗。
这是什么样的36个小时?李志强感慨:“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方舱医院里的三天决战:除了药片和手术刀,更重要的是语言和信仰
正是信仰的力量,让李志强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一个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20年2月3日,湖北省、武汉市防控疫情指挥部决定在武汉市启用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被列为第一批。临危受命,李志强担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常务副院长。
李志强教授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这所方舱医院,创下很多零记录——收治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治愈人员零复发、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如何做到“零记录”?李志强说:“除了药片和手术刀外,医者更重要的是语言,和信仰。”
在方舱医院内,李志强和同事们商议后决定悬挂国旗、党旗,增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国家荣誉感:”我们找来1000个党徽发给方舱里的党员,临时党支部就这样成立了。”同时,这里还营造“心灵氧吧”,通过全方位努力,方舱医院内的医患、患患、医护之间关系和谐,为整个治疗进入有序状态、减少不必要的医疗事务提供了保障。
三个月的抗疫战斗: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没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选择了无畏。”在方舱医院的十几天里,李志强暴瘦10斤。每晚睡觉前,他把对讲机放在床头,从来不敢关机。24小时随时战斗,李志强说身边每个同事都是这样的状态。2月15日下午,送走方舱医院第一批出院患者后,他又被连夜被紧急召回中南医院本部,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本部改造,开始接受新冠患者。
一直与他并肩作战的护士长吴长蓉,夫妻俩都是医生,在丈夫被确诊新冠肺炎后高热十余天,她一直忍住没有跟任何人说,虽心怀愧疚,仍奋战在一线。
还有中南医院门办主任曹清,每天穿梭在人群里维持秩序。1月23日,36个小时没合眼的她发布了一条消息,“实在太累,容我歇一会!为了不误事,有急事请拨打我先生电话18********,让他叫我。”后来,曹清连续高强度工作导致免疫力下降,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情一度恶化进入ICU抢救。治疗好转后,她在病房里依然坚持办公。
回想2019年除夕的中午,李志强一个人开车到武汉市第七医院。按照老家的习俗,每年这个时刻,是全家团聚吃团圆饭的时候。经过双湖桥时,李志强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刚听到一声“喂”时,就已潸然泪下。那几个月里,李志强不敢和母亲联系,他不想每次都用善意的谎言告诉妈妈“我很安全”;不敢回家看家人,深夜里让夫人把换洗衣服包裹好从小区内抛出来完成交接……
6月13日零时起,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
6月15日,武汉实现“八个零”。
这四个月来,看着身边的同事们,他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坚持至今?现在,李志强笑了:“这组数据,也许就是答案。”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