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日,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街降下全市最大雨量,群众被转移到临时安置点。在安置点群众生活条件如何?7日,记者实地探访乌龙泉临时安置点。

  临时安置点标间中,老人正在看电视。记者张奔设摄

乌龙泉临时安置点设置在街道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一楼的会议室清理出一块空地,摆放着三张折叠床,床上铺着毛毯。乌龙泉街土地堂社区书记董刚介绍,一楼预备了200张折叠床,主要是给年轻人提供临时住宿,二楼和三楼一共有30多间标间给老人住。记者看到,每间房里有三张席梦思单人床,床上摆放着毛毯,床对面有电视机,墙上挂着空调。董刚介绍,大部分转移的居民都已投亲靠友,在这里居住的大部分是子女在外地的独居老人或者孤寡老人。

当天白天,临时安置点只有两位老人。董刚告诉记者,大部分老人都已经被子女接走,还有老人乘着大水消退回家收拾屋子去了。78岁的敖茂英住在二楼标间,记者走进房间时她正在看电视,她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女儿都在外地,当天她从村部转移到临时安置点。敖茂英说,房间干净整洁,床很软,楼下就有饮水机,可以打热水,安置点怕她晚上冷还准备了两条毛毯。

  临时安置点内,老人正在休息。记者张奔设摄

在土地堂社区老街,记者见到了76岁的余行珍老人,她的左脚有残疾,行动不便,是孤寡老人。7日积水消退后她便赶紧回家收拾屋子,晚上再回到安置点吃饭和休息。记者在她家里看到墙上的水渍到了腰部,她对记者回忆,7日凌晨2点多她就察觉有一些积水,3点多钟水深就已经有20多公分,不一会就到了齐腰深。她居住的地方就在排水河道旁边,当时水量大,水流急,社区工作人员无法赶过来接她。社区便给她打电话让她到隔壁较高的楼层就地安置,在10点多钟水流速变慢后,社区工作人员从高处开车绕行,将她接到临时安置点。

“安置点住得真好,有吃有喝,睡的床比我的木板床舒服多了。”余行珍告诉记者,在临时安置点她中餐和晚餐都是两菜一汤,菜有烧豆腐,豆角炒肉和鸡蛋汤。“洗澡也很方便,有热水器可以洗热水澡,我就带了换洗衣物和随身用品。”余行珍说:“安置点还给我们准备了蚊香,让我们住得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