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在武汉市江岸区韦桑路和工农兵路十字路口处开了20年小超市的杜先生,没有为他的小超市准备挡水设施。

早些年这个时候,地势低洼的韦桑路经常渍水严重,水深的时候会没过膝盖。

距离这个小超市不远处,开粉面馆的钟女士也证实,今年这里没有淹水。

“黄浦路泵站建成后,周边方圆两公里的居民都受惠了。”江岸区水务局应急抢险分队队长罗成武说。

武汉今年梅雨期达43天,时间长,雨量大。中心城区55座外排泵站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累计抽排10亿立方米雨水、湖水,实现了“湖水随排随降、随降随排”,有效地调控了湖泊水位,降低了中心城区渍涝风险。

克难攻坚的排涝大战背后,是全市备战早、行动快,不断夯实排涝基础,精准预判、科学调度,各部位众志成城。

动得早:设施硬件能力倍增夯实排涝基础

早在今年3月12日,全市水务干部职工就根据市防汛备汛工作视频部署会要求,从战疫一线回撤,全员转战排水防汛战场。61个防洪重点项目率先复工复产。

与汉阳地区排涝密切相关的泵站——东湖低排泵站在汛前投入使用,中心城区外排能力由2016年的980立方米/秒增至1960余立方米/秒。

“武汉地势低洼,汛期外江水位高出城区地面1米至4米,排涝主要靠泵站。”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作为排涝的关键,全市泵站早在今年4月就已经完成专业测试和检修,整装待“汛”。

设施硬件能力实现倍增,青山港、东湖港、沙湖港、南湖连通渠、巡司河二通道、夹套河箱涵等一大批主干排水通道相继打通,中心城区排水防涝骨干体系基本形成。

“早在2019年底,我们就启动了2020年排水防涝备战。”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清管渠、畅排水、减污染”活动,全市对主次排水管网及立交桥下等低洼地段顽固性渍水点等薄弱环节进行全面疏捞维护。

到4月30日,冬修工程“欠账”全面结清,全市共疏捞维护管网3000余公里,更换维护各类井盖20余万个。

盯河湖:精准调度调蓄水位给雨水腾出空间

6月8日,武汉入梅。当日,“空腹”的汤逊湖水位为17.47米。7月8日,汤逊湖水位达到20.01米。在泵站全力持续抽排的情况下,汤逊湖水位依然跳涨了2.54米。

“7月6日凌晨,汤逊湖水位以每小时5厘米的速度猛涨。”每天都会查看湖泊水位的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王亮眉头紧锁。

7月7日至8日,东湖、南湖、汤逊湖等主要调蓄湖泊水位持续上涨,湖泊调蓄能力接近极限。

7月12日晚11时,长江汉口水文站洪峰水位达到28.77米,为历史第四高水位。外江高水位限制泵站运行效能,湖泊调蓄能力接近上限,双重不利影响叠加,防汛排涝压力巨大。

全市加大泵站巡查,防止江水倒灌。市排水管理处生产技术科工作人员轮番深入泵站泵房,查看泵机、辅机设备。

“外江高水位条件下,泵站外排不安全因素多,许多泵站的运行工况会超过额定值,机组排水效率也会大打折扣,风险相当高。”每到一处,技术人员郑玏都会仔细查看前池有无翻水现象、堤上闸阀有无渗水现象。在摸清各大泵站底板高程、驼峰高程、机组扬程等各项数据后,市排水管理处为每一座泵站量身制定了开机方案。

在中心城区55座外排泵站全力抽排的前提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武钢工业泵站以用代排,分流东湖雨水,在九峰渠连夜抢出350米应急排水通道,重点降低郭郑湖水位,保障东湖西部排水安全;紧急打通江夏十里长渠,调度江夏海口泵站城乡协排,以降低汤逊湖水位……超强组织、联调联控、精准调度,各重点湖泊水位快速下降并逐步回归安全水位,给后续雨水腾出空间。

锁点位:“一点一策”降低渍水风险

今年遭遇“暴力梅”,家住武昌南湖花园温馨苑小区的吴先生有点欣喜地说:“往年这里总是淹水,今年只有小部分地方有一点点积水。”

解困南湖渍水,江南泵站保持“满开状态”,最高机组运行量达到15台,抽排水量创泵站2017年应急抽排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较于2016年中心城区的162处道路渍水点,今年渍水最高峰仅出现30余处。

渍水点大量消失的背后是怎样一种运作?

6月29日,全市启动城市排渍三级应急响应;7月6日,又相继启动城市排渍二级应急响应、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并严格要求“二级响应、一级战备”。

7月6日,全市水务部门2000余名工作人员出现在街头,24小时轮班值守136个重要路段和地段。暴雨中,水务、应急管理、交管、城管、园林等部门人员密切配合,抢时间、抢交通、抢排水,只为市民能安全出行。

为最大程度保障交通出行,我市在汛前锁定了59个易渍水点,制定印发《2020年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易渍水点“一点一策”及相关责任人的通知》。整个梅雨期,全市交通状况良好,基本实现“雨停水退”。

针对高考、中考期间发生强降雨的较大概率,全市对58个高考考点、78个中考考点逐一对比分析渍水情况与考点位置,专门绘制高考考点、中考考点渍水影响风险图,并制定排渍应急预案,安排专班人员和设备24小时值守。

高考考生家长张先生因担心道路渍水,专门为孩子设计了赴考线路,结果“没用上”。大部分武汉市民今年夏天都有这样的感受:渍水点明显减少,退水速度变快。

高考、中考期间,全市考生无一人因暴雨渍水误考。

谋长远:缓解水环境与水安全之间矛盾

对于今年汛期的排涝工作,的哥肖师傅感慨地说:“做得真不错,路面上基本看不到渍水了。”

肖师傅有十多年驾龄,以前最害怕汛期出车,因为可能会因渍水被堵在路上。在今年梅雨期连续八轮强降雨中,肖师傅接单正常。

8月份即将到来,晴热天气或登场。面对排涝,全市并未放松警惕。“我市部分区域系统排水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我市排涝与控污仍存在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排涝效率。因此,大型排水工程建设仍需加强。

按照计划,我市将加快推进黄孝河第二排水通道、黄孝河明渠、北湖闸渠、巡司河泵站等主干排水项目,同时加快谋划推进大型调蓄池、深层排水隧道等超级排水工程。

为让城市更富有弹性,海绵城市建设也将全面推进。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是缓解水环境与水安全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逐步实现源头管控、源头减排。通过采取竖向控制、径流控制、管渠建设、湖泊调蓄与定点蓄水、深隧系统、智能调度等综合措施,全市将构建“渗、蓄、滞、净、用、排”相结合的综合排水防涝模式,全市排水防涝能力将再提升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