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延续复苏态势 重振仍面临诸多困难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冲击,全州在州委州政府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攻坚克难,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加大“比抓强促”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保”促“稳”推动疫后重振,全州经济逐步回暖复苏。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元至5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3%,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48亿元,同比下降37.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4亿元,同比下降33.1%,居全省第6位,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8.64亿元,同比下降28.4%,居全省第7位;接待旅游者376.88万人次,同比下降84.4%;旅游综合收入18.80亿元,同比下降88.7%;全社会用电量21.0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0%,居全省第3位;外贸进出口总额2091.2万美元,同比增长13.2%,居全省第3位,其中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14.9%。

(二)主要指标增幅“两个好于”。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元至5月,我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9.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增速高于全省12.6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省9.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速高于全省21.7个百分点。

二是主要指标增速好于一季度。自3月中下旬全州经济重启以来,全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月收窄,主要指标较一季度回升态势明显。与一季度相比,元至5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收窄8.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收窄3.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12.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20.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收窄21.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降幅收窄23.2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降幅收窄3.7个百分点。

(三)部分领域实现“五个转正”。

一是财政收入连续两月当月转正。5月当月,全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54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4%和14.3%,连续两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二是零售业销售额转正。5月当月全州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1%,较4月提高2.2个百分点,实现正增长。

三是全社会用电量实现当月转正。5月当月,全州全社会用电量与全省及14个地市实现同步转正,同比增长7.4%。

四是邮政业务总量和快递业务连续两月正增长。5月当月,全州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9.3%,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29.5%,两项指标连续两个月同比正增长。

五是特色代表产品精制茶产量转正。元至5月,全州精制茶产量1.95万吨,同比增长5.6%。

(四)发展质量呈现“四个改善”。

一是投资结构有改善。元至5月,全州民间投资占比55.6%,较去年同期提高30.7个百分点;全州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2.1%,低于投资降幅37.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61.1%,低于投资降幅8.5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复产情况有改善。对全州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快速调查显示,5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限上商贸、房地产建筑业、规上服务业达到正常生产经营水平80%以上的企业比重分别比4月提高13.5、11.6、10.0和1.6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下企业达到正常生产水平80%以上的比重比4月提高1.5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效益有改善。元至5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较一季度末减少27家,实现营业收入47.40亿元,同比下降19.8%,比一季度收窄14.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11.4%,较一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

四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快。尽管元至5月全州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3%,但在医药和电子制造两个行业带动下,全州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88.1%。其中,化学药品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7.6%,5月当月增长74.1%;电子元件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61.3%,5月当月增长573.4%。

二、疫后复苏仍面临诸多困难

(一)经济复苏面临第二轮疫情冲击的严峻考验。一是境外疫情肆虐,经济萎缩预期加重。6月份世界银行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将萎缩5.2%,中国经济有望实现1%的增长。疫情可能给经济带来“持续的伤疤”,导致投资、贸易等经济活动减少,影响到国内悲观预期抬头。二是国内疫情再发,面临再度暂停风险。吉林省、北京市、河北省等省市先后爆发聚集性疫情,采取停业休市、封闭小区等管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雄安安新县最近更是采取全封闭管理的严格防疫措施。由于当前疫情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经济恢复过程中是否会二次刹车仍未可知。

(二)经济复苏强度偏弱。

一是投资恢复速度慢于全省。从速度看,我州投资增速从高于全省转到低于全省。一季度全州投资增速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元至4月低于全省1.8个百分点,元至5月与全省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至4.4个百分点。从恢复力度看,全省连续两个月保持8.8个百分点的回升幅度,全州4、5两个月回升幅度分别为6.6、6.2个百分点,投资活动回升幅度慢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

二是工业恢复强度弱于全省。从5月份当月增速看,与全国、全省有反差。全国工业增加值4月转正、5月增幅进一步扩大,达到4.4%。全省工业增加值5月当月实现转正,当月增幅2.0%,省内12个市州当月实现转正。全州工业增加值5月下降10.4%,降幅较4月扩大2.2个百分点,剔除水电的工业增加值当月仍下降8.9%。从降幅收窄幅度看,与全省比偏弱。全州1-4月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4个百分点,弱于全省的12.2个百分点;1-5月降幅比1-4月收窄2.0个百分点,弱于全省的7.4个百分点。从工业用电量看,与全省工业用电量当月转正趋势背离。5月当月全省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在工业生产回升的拉动下实现转正,全省有14个市州工业用电量5月份当月转正,我州5月工业用电量同比仍然下降5.1%,低于全省工业用电量增幅8.7个百分点。

三是第三产业复苏艰难。三产业是我州占比最大的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是我州三产业的支柱,今年以来受到疫情的冲击最大、程度最深,虽然自5月份以来连续推出旅游扶贫、旅游年卡等提振措施,接待旅游人次较4月小幅收窄2个百分点,但在疫情还没夺得根本性、全面性胜利的局面下,复苏之路漫长艰巨。元至5月,全州旅游接待人数376.88万人次,同比下降84.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0亿元,同比下降88.7%。第三产业税收受疫情影响严重。元至5月,从全州入库税收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下降13.5%,第二产业下降6.3%(其中卷烟划税增长0.3%),第三产业下降31.4%,第三产业税收下滑幅度远高于第一、二产业。其中住宿和餐饮业税收下降68%,文体娱乐业税收下降55.6%,房地产税收下降49.4%。

(三)内需提振不及预期。

一是项目投资不振。元至5月,全州城镇投资施工项目421个,同比减少40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9个,同比减少284个。全州500万元以上城镇和非农户项目投资同比下降74.6%,比投资总额多下降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下降72.5%,比投资总额多下降2.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比13.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需求低迷。5月份对全州企业快速调查数据显示,疫情以来已裁员的企业占比较4月扩大2.7个百分点,一季度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7.9%,收入前景不佳抑制了“补偿性消费”冲动,导致消费需求减弱、复苏乏力。旅游业的复苏艰难也导致住宿餐饮业不景气。元至5月全州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65.1%,餐饮业营业额下降52.3%。与房地产业关联度高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同比下降56.9%,家具类商品同比下降50.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同比下降42.3%,五金、电料类商品同比下降27.8%。

(四)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加剧。

一是产品销售不畅。从产品销售看,元至5月全州工业品产销率95.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9.18亿元,同比增长0.9%;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9.6天,同比增加3.7天。受疫情影响,省外市场对我州农产品仍按地域标签对待,订单退回多,市场销售不畅,恩施市徕福硒业因省外订单取消80%,产值同比下降84.9%。

二是资金面仍然偏紧。从资金回笼看,元至5月全州规上工业应收账款29.66亿元,同比增长44.8%,而营业收入则下降19.8%;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47天,同比增加21天。从资金供给看,5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比为78.3%,较年初下降0.7个百分点;5月末企业贷款余额591.14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8.1%,较年初下降0.5个百分点。从资金需求看,《关于进一步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的通知》中摸底的48.8%的企业存在资金紧张的情况,其中17.1%的企业仍反映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5月末全州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3%,居全省16位,低于全省3.4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利润下滑。元至5月,全州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4.1%;规上服务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8.3%。

三、下步工作建议

综合前5月主要经济指标走势,预计全州半年经济延续复苏态势、好于一季度,但第三产业、项目投资等领域的复苏强度和速度达到预期还有较大困难。下一阶段,全州上下要在做好疫情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的前提下,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稳住全州经济基本盘,兜牢民生底线,奋力夺取“双胜利”。

(一)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把项目建设作为稳预期、扩内需的主抓手,围绕重点项目开复工、新开工项目来加力度、强调度、提速度,拿出更大的干劲、拼劲、闯劲、韧劲,跑着要项目,拼着争资金,抢着搞服务。紧盯重点项目抓服务,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大对未开工重大项目督办力度,努力把项目建设进度赶上来,实现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高站位、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抢抓西部大开发、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机遇和“两新一重”、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等重大机遇,抢机遇、抢时间、抢要素,加快补齐我州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短板。

(二)更大力度落实惠企政策。进一步实施政策进企、平台聚企、服务暖企、创新强企,将疫后重振的各项减税降费、援企纾困政策落实落细,加强违规收费治理,帮助中小微企业切实减轻负担。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分析和调度,对重点企业的产能恢复、订单变化、用工用能、发展预期等环节加强监测,积极落实好“政采贷”、企业“氧仓”等援企惠企措施,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用工、能源等要素保障难题,积极修复产业链、供应链,帮扶企业稳产达效,行业降幅收窄转正。

(三)更大力度提振消费需求。恩施生态文化旅游业痛失春天,更应全力抓住夏天。要紧抓“疫后湖北”形象宣传、“湖北人游湖北”等活动契机和传统避暑季节点,加大宣传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多措并举消除游客顾虑,推动避暑经济逐步回暖升温。要紧盯促消费“30条”以及全省新一轮“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努力扩大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积极推进夜经济、消费扶贫等提振措施多点开花,不断释放经济活力,增强消费信心,回补消费需求。

(四)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目标,对标国家优化营商环境18项指标、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30条”措施和“十必须十不准”要求,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造公正严明的法治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简约高效的政务环境,以营商环境的优化促进政策落实、项目落地。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保护企业权益,体现政府诚意;减税降费、支持引导,减轻企业负担,释放政策红利;简政放权、强化服务,解决企业难题,兑现政府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