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武汉市武昌区东亭社区,网格员们正在办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8月24日,住在东亭社区的七旬老人王福文(左),展示他和孙子两人创作的抗疫画作。

编者按

长江之心、英雄之城,荆楚大地圆梦小康。8月24日至28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湖北。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3家中央媒体的50余名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城市、乡村和企业,采访各地在社区治理现代化、化工企业转型发展、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记者全程参加采访活动,见证央媒记者的辛勤采撷,记录广大干群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精彩故事。今起,本报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跟随央媒看湖北》专栏,敬请关注。

门脸不大,名气不小。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上的东亭社区赫赫有名——武汉市第一个商业小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最让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自豪的是,尽管房子老旧、没有电梯,但居民们亲如一家,舍不得搬走。

8月2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中央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团走进水果湖街东亭社区,探寻老旧小区共治共享的密码。

“七宝巡逻队”见事管事

“您好,请测温!”24日一早,刚走到社区大门,中央媒体采访团就遇上社区“七宝巡逻队”,两位大妈正在值守。

“七宝巡逻队”成立于2016年5月,社区居民、老党员黄惠兰被推选为巡逻队队长。最初,巡逻队由社区退休老党员、门栋长等49人组成。每天,7名队员为一组,身着统一服装、佩戴袖章在社区巡逻,故名“七宝”。

“你们巡逻,管些什么?”记者们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央媒记者纷纷拿起手机边拍边采访。

“见事管事!”黄惠兰告诉记者,队员要查看消防设施、清理楼道杂物、整理共享单车、调解邻里纠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老小区门禁没那么严,小区有支巡逻队,对不法人员是一种威慑。”

“考虑到队员都是老人,疫情期间没有安排他们值守。”王学丽说,“4月8日武汉解封前后,80多位下沉党员陆续撤离,防控又不能放松,可把我愁坏了。”

王学丽试着向“七宝巡逻队”求助。没想到,一下子有几十人报名,黄惠兰带着队员接下卡点值守的活儿。

“您年龄大,出去不安全!”面对女儿的劝阻,黄惠兰硬是顶了回去:“社区需要我,我必须去!”

如今,“七宝巡逻队”队员已增加到400多人,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幸福家园的守望者。

提供上门服务上百项

热干面、八宝粥、油条豆浆……正是早餐饭点,循着阵阵饭香,记者们穿过东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来到相邻的乐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幸福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紧急呼叫救助中心、医务室、康复健身室,一应俱全。“社区有居民楼104栋4432户15400多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有1700余名,集中托管人数有限,更多老人享受的是居家养老服务。”王学丽介绍,养老中心“一呼百应”,可以提供助医、助洁、助餐、康养、护理等20大类100项上门服务。

“除了上门服务,我们还有线上服务。”工作人员介绍,老人戴上老年腕表,子女可通过手机远程了解老人的状态,老人一旦遇到危险,也能紧急呼叫养老中心。

“真没想到,老小区还有这么贴心的托老服务,点赞!”新华社记者田中全拿起手机,全程拍摄记录。

“婆婆,热干面多少钱一碗?”幸福食堂明厨亮灶,看到几位老人正在就餐,《工人日报》记者唐姝赶紧上前采访。

“咱们还有社区学校,退休生活丰富着呢!”78岁的李贻清退休前是湖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1985年搬到东亭社区,一住就是35年。采访现场,他朗诵长诗《敬佑生命守望家园》,被多家央媒记者拍摄制作成短视频发布。

在东亭社区有家的感觉

“我要向大家特别介绍下老徐。尽管他是社区租户,也是我们大家庭的一员。”王学丽口中的老徐,是农民工徐小双。

46岁的徐小双来自黄陂,一直在武汉做装修工,在东亭社区住了8年。“说心里话,过去社区和他们联系少,他们在公共场所打扑克,还被我批评过。”可今年疫情中的一件事,让王学丽彻底改变了看法。

3月13日清晨,一辆货车满载着食用油开到东亭社区大门。“整整1000箱,全是社区为居民代购的。”卡车无法开进社区,工作人员又搬不动,王学丽一时急得跳脚。

“要不找找老徐?他们人多力量大,还有工具。”社区保安队长肖建国向王学丽推荐了老乡徐小双。

“没问题,在家也是闲着。”接到电话,徐小双爽快地答应了,又约上附近老乡。10来分钟,十几个农民工兄弟带着拖车、绳子到了现场。

不到一个小时,1000箱食用油全部搬到了社区活动中心。“他们不仅不要报酬,连水都没喝一口。”王学丽深受感动。从那以后,徐小双和社区联系多了起来,他还牵头成立了农民工服务队,义务为居民服务。

面对中央媒体的记者,徐小双笑着说,现在,邻居们见面会打招呼问候,有的还主动帮忙拉活,“大伙像亲人一样,在东亭有了家的感觉。”

近年来,东亭社区孵化培育七宝巡逻队、颐养天年、绿房子等社会组织34个,引进家政、法律等10多项补充服务,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上百项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