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企擦亮中国形象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自此,中建三局的海外业务像插上了翅膀般蹭蹭地往上涨。5年,海外营业收入累计310.83亿元,年均增长47.41%,完成签约额489.41亿元。

取得骄人业绩的并非只有中建三局。

中交二航局,承接海外项目100个,其中“一带一路”沿线项目75个。目前海外在建项目24个,合同总额33亿美元;

葛洲坝集团,5年新签合同额年均增速为34.73%,在商务部公布的4000多家中国走出去企业排名中,签约额居第四。

湖北工建集团,从东亚到中亚,再到南美洲,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项目。“干一个工程,赢一座口碑,得一方市场,交一帮朋友”。湖北企业,以一个个响亮的工程、精细的设计、精诚的服务、优质的作品,擦亮中国形象、传承中国文化品格、展示湖北实力——

中国桥:中马友谊大桥、塞尔维亚泽蒙大桥、孟加拉帕德玛桥等一批桥梁;

中国路: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等;

中国港:以色列阿什杜德新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

还有马尔代夫国家保障房、也门外交部办公大楼项目、阿联酋迪拜光热发电项目、马来西亚印象马六甲歌剧院、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机场……

业务面临瓶颈

据全球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称,从2018年到204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将增至约90万亿美元,年均增长3.7万亿美元。

机遇面前,我省建筑企业也面临不少新难题,遇到一个个“拦路虎”——

海外整体规模偏小。眼下海外业绩斐然的中建三局,海外整体营收在其2370亿元的总营业收入中占比仍是“零头”,未形成强力支撑。

资金不足。目前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投融资方面面临着融资面窄、融资额度受限、融资成本高等困难。境外工程要求承包商具有较强的筹集资金能力,但境外工程当地金融体系不完善,筹资较为困难。

恶性竞争。随着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标准难对接。境外项目业主对中国标准接受程度不高。中国标准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还需要较长的过程,导致项目顺利推进面临很多阻碍。

环境较复杂。海外业务涉及国际关系、贸易规则、国际金融、政府谈判、国际项目对接等多方面内容,单个企业难以胜任。

话语权不多。目前国际工程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咨询监理等高端业务基本被西方咨询公司垄断,难以带动供应链产品走出去。

面对这些难题,出海的建筑企业开始呼吁:携手出海!

新平台聚合新优势

可以说,6家在鄂央企签订协议,强化合作,组建编队出海,正是呼应企业需求,也是湖北在2013年组建“湖北省建筑产业战略联盟”后,另一个加强企业之间深度、务实合作方面的新探索。

聚焦海外市场热点问题,分享经验,共享信息,探索合作共赢的方式、方法和路径;搭建务实合作对接平台,成立常态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7月4日的座谈会中,不少企业提出了更多建议,表达了携手深度合作的强烈愿望——

作为建筑企业大省,加强“中国建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融合,推动设计、咨询、监理、施工、装备等建筑业产业链企业强强合作,提高竞争优势。对省内企业同质竞争的情况加以引导协调,鼓励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成立湖北省国际建设和投融资平台,创新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助力企业走出去。

强化政府支持。通过外交活动、高层出访等途径获取项目信息,帮助企业与相关国家部门沟通对接,优化出海环境。打造政府组织,企业进入的合作模式,比如组织省属企业联合参与境外工业园区、物流园等重点项目,从重点项目入手,共拓市场,有效规避或降低走出去的风险。

强化海外项目前期研究,推动中国设计咨询企业大力走出去,引导海外业主采用中国标准,有序形成全产业链整体出海的战略布局。

走出活动会场,企业家们信心满满,各方紧密携手,团结互助,湖北建筑业共建“一带一路”就会走深走实,取得更丰硕成果。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