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即开工”:通过告知承诺制、提前审查制、并联审批制等改革,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确保项目在土地交付前完成开工所需的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在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同时,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

“无申请兑现”:依托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数据对比,以及主动服务、上门对接等方式,对常规性、高频次惠企政策,无需企业申请,直接兑现。

“两个只增不减”: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三治”融合:指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是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一主引领”,即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两翼驱动”,即坚持块状组团、扇面发展,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由点轴式向扇面式发展,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两翼”。加强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襄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支持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对“两翼”的辐射引领作用。“全域协同”,即坚持点面支撑、多点发力,支持全省各地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比较优势竞相发展,打造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增长点。

“大循环”“双循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体两翼三带”: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襄阳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完善“一体两翼三带”区域发展布局,持续优化中心城区“一心四城”空间体系、功能形态,以枣阳、河谷组团为“两翼”,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和联结点,着力打造沿汉江特色城镇带、沿汉十先进制造业带、沿麻竹生态旅游带,形成区域发展雁阵效应。

“四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

市域社会治理补短板强弱项十大重点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聚焦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弱项,部署实施的十大重点工程,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程、国企改革遗留问题专项攻坚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程、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工程、平安建设工程、智慧治理提升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公共卫生和健康提升工程、城市品质提升工程、阳光关爱工程。

“六个一”培育机制:即实行“一个产业集群、一名市领导包保、一个专班推进、一个规划引领、一套政策支持、一个园区承载”的“六个一”产业集群培育机制。

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即中高端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摩擦材料产业集群、高端纺织产业集群、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品牌粮油产业集群、肉制品加工产业集群、食用菌加工产业集群、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包装设计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即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航空航天产业集群、轨道交通维保装备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电能优化系统产业集群、智能终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产业集群。

农村交通“三双工程”:是指以乡镇对外双通道、乡镇内部双循环、行政村通双车道为标准的农村公路建设。

“五清三建两管一改”:是我市实施的村庄清洁行动,“五清”即清垃圾、清塘沟、清粪污、清道路、清农业废弃物;“三建”即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两管”即建立公共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和公共区域、农户房前屋后常态保洁机制;“一改”即逐步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生活习惯。

“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国家卫健委、医保局、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五个一”服务即“一体化”共享服务、“一码通”融合服务、“一站式”结算服务、“一网办”政务服务、“一盘棋”抗疫服务。

“七种能力”: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