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全力打造区域市场枢纽。以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为目标,推动城市商圈和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补齐中高端消费功能设施短板,加快实施王府井商贸综合体、鼓楼商场迁建等重点项目,改造提升传统商业街区,积极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新零售和直播经济;坚持房住不炒,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探索发展长租房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面落实鼓励汽车、家电消费政策,持续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推进乡村生活消费服务中心全覆盖,扎实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深入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更大力度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活力,完善旅游标准化服务体系,推动华侨城奇趣童年和奇妙镇、关圣古镇一期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成运营,积极创建荆楚文旅名县、名镇、名村。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强化产业链招商,在引进头部企业、整机企业、成品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功能性平台上着力突破,力争全年引进投资过5亿元的工业项目130个以上,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上市公司45家,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8%。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突出先进制造业、“两新一重”和补短板强功能等重点领域,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和投资计划,加快实施829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突出抓好158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力争16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全力推进高水平开放。加强襄阳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确保综保区顺利获批并封关运行,积极争取一类航空口岸纳入国家“十四五”口岸规划,促进国际贸易内外联动发展,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30家,着力创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壮大加工贸易规模;支持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以企业评价为第一评价,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扎实开展“服务年”活动,深入落实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常态化,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激发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活力;加快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实施企业信用培植工程,推广新型担保和数据增信机制,提高制造业企业和小微企业首贷率、信用贷款占比、融资可获得性,扎实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以优化制度供给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证照分离”全覆盖;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全面整治超时办理,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业务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大力实施“无申请兑现”和24小时在线服务,建设“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容缺办理制、告知承诺制和拿地即开工;实施审慎包容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加强诚信政府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搭建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财政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债券管理,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提高财政治理能力;加快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管理改革,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

(五)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启动实施新一轮水利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服务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和引江补汉工程,加快实施襄阳分水口配套工程,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人才培训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任务,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稳定百亿斤粮食产能,力争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建设20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化肥零增长和有机肥替代行动,提升农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加快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更大力度打响中国有机谷、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襄阳清水虾等区域公用品牌;推广襄阳正大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强链”“补链”“延链”工程,着力在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上强力突破,加快打造农业产业化强市。推动乡村建设提速提质。全面推进农村“两基”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交通“三双工程”,加强“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抓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农村违法占地建房专项整治和农村房屋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五清三建两管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抓好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抓好宜城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服务互助合作试点,加大金融助农力度。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六)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功能。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完成“多规合一”,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一张图”。完善东津新区基础设施和园区配套设施,推动襄州区与主城区一体发展;强力推进城市建设补短板工程,提升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优化城市路网体系,成功创建“公交都市”;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抓好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高新区连山湖生态公园、樊城环形绿道、襄州“一江两河”生态景观等重点工程,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市容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抓好县城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基础设施提能升级,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效能;实施擦亮小城镇行动,抓好8个省级试点镇创建,启动20个市级试点镇创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形成“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梯队,支持枣阳冲刺全国县域经济50强,支持宜城、谷城、老河口全力冲刺中部50强。加快提升骨干型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全力服务郑万、襄荆高铁建设;开工建设襄阳至南漳高速公路,力争枣潜北、绕城南高速公路主体完工,做好襄阳至宜昌、襄阳至新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积极谋划老河口-谷城-南漳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汉江襄阳港和新集水电站,确保雅口枢纽全面竣工、小河港开港运营;积极推进襄阳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前期工作,增加航线航班,提升通达能力;实施207国道改线工程,抓好西南山区对外通道和“南保谷”旅游公路建设,改造国省干线公路100公里,完善市域交通体系。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