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一:

58位中共早期组织成员 21人牺牲在新中国成立前

长江日报今日推出大型特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百年前的1921年,一批怀抱共产主义理想的“新青年”,执马列主义之“剑”,于黑暗中探索中国的复兴之路。百年后的2021年,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全国各地,力图探寻到他们的一些人生印记,还原其生平事迹,回望其初心和追求。

据《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其成员研究》记载,中共一大开幕时,全国共有58名党员。其中有21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没能看到五星红旗在开国大典上升起,为党的事业牺牲在共和国诞生之前。他们是:李汉俊、沈泽民、杨明斋、俞秀松、李启汉、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范鸿劼、缪伯英、张太雷、江浩、陈潭秋、赵子俊、何叔衡、彭璜、陈子博、王尽美、邓恩铭、赵世炎。牺牲时年龄最大的何叔衡,59岁;年龄最小的彭璜,25岁。

这21位革命烈士,都是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时,平均年龄为二十六七岁。

这21位革命烈士,7人出生于地主家庭,6人出生于半官半商或知识分子家庭,本可以过上比较优裕的生活,却走上革命道路,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多为知识分子。李汉俊、沈泽民、李大钊、江浩4人曾留学日本,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范鸿劼4人是北大学生,另有6人就读其他大学。

他们大半牺牲在刑场上,被反动派杀害。李大钊、范鸿劼牺牲在军阀的绞刑架上,李启汉、赵世炎等牺牲在国民党反动派手中。王尽美、高君宇和中共首位女党员缪伯英等人积劳成疾,牺牲在革命工作岗位上。

这21位革命烈士,只有李大钊、邓中夏、陈潭秋、何叔衡等几位有比较丰富的照片和史料留存。其他许多人,其生平事迹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模糊,甚至没留下一张清晰的照片。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郝鹏飞说,纵观长江日报采写的这21位烈士的事迹,他内心的感受可以用3个词来概括:“初心”“使命”和“青春”。

这次寻访是在今年三四月间。长江日报13位记者从武汉出发,走访了全国15个省市,循着历史线索,到21位烈士的家乡和他们生活、学习、工作、战斗、牺牲的地方,采访烈士后人、乡亲和有关研究专家,查找当地旧址、史迹和史料。在力图还原其生平事迹的过程中,记者们也为21颗青春的心、火红的初心所震撼。

本报今日推出20版特刊《寻找21颗初心》,缅怀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汲取前行力量。


<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