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三:
赵世炎:“因为终究会站得高昂,我先倒下,无妨”
今年正值赵世炎烈士诞辰120周年,4月13日赵世炎诞辰那天,百度网“赵世炎贴吧”里多了行留言:“生日快乐世炎同志!”
赵世炎牺牲于1927年,2012年电视连续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播出,让这位英年早逝的中共早期组织成员多了一大批当代追随者。思及其魅力,这种关注似乎又顺理成章。邓小平之女邓榕说,邓小平在讲留法勤工俭学经历的时候“对赵世炎和周恩来是由衷地钦佩和折服”。
闻山河破碎切齿怒目,中学生成“外交大臣”
1901年,赵世炎出生在重庆东南武陵山腹地龙潭古镇。赵世炎烈士纪念馆馆长助理白小瑛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赵世炎的父亲赵从善8岁从江西来龙潭镇落户,学做桐油生意,很快成为酉阳县数一数二的大户,1902年建起了这座有32间房的徽派院子,赵世炎是他的第八个孩子。
赵世炎之孙赵新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爷爷在故居生活了13年,“私塾和小学阶段都是在龙潭镇完成的,思想启蒙也离不开龙潭”。
赵世炎的二哥赵世珏和两位老师王勃山、陈德元是同盟会会员。赵世珏常向弟妹灌输新思想,寄回进步书籍,后参加北伐战争。王勃山曾于地理课上讲到中国领土被列强瓜分、大好河山支离破碎,边讲边哭,赵世炎怒目切齿。陈德元常向赵世炎阐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对他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他热心助人,关心时事,善于组织领导各种活动和斗争,又喜欢唱歌、体育,很快在同学中赢得“外交大臣”的称号。李大钊也开始注意他,对他十分欣赏。
五四运动中,赵世炎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会推选为干事长,成为当时最耀眼的学生领袖之一。
“黄昏之贼”通5门外语,“开大会总是选他作主席”
“我常听朋友说国内青年受‘五四’的潮流太蹈空,不走实际,是现在的最大恐慌,这话实在中肯。”赵世炎这封《给少年学会朋友们的来信》,刊登在《少年》半月刊1921年第15期上。
“蹈空”指踏空而不切实际。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充斥着各种社会思潮,如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实用主义、工读主义等等。赵世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后深刻认识到,青年朋友们过去对社会改造问题“看法太多、太不实际,是个危险”,所以在信中希望青年“要从冷静处窥探人生,于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
赵世炎大力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和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影响一些青年很快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傅钟回忆:“如果没有世炎同志经常向大家讲解,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懂得那么快。”
在巴黎,赵世炎一边在工厂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一边刻苦攻读法文,如饥似渴地钻研马克思主义,寻求救国方法。每天下班后不管多累,他都抓紧时间去租住的楼顶借着夕阳余晖尽量多看书,并自喻为“黄昏之贼”。他学习能力惊人,中学时学了英语,旅法前开始学习法语,后来又学了德语、俄语和意大利语。其孙赵新炎说,在武汉参加中共五大时,赵世炎已经可以用5种语言向外国的与会者做介绍。
赵世炎的组织能力不亚于他的学习能力。与他同时赴法的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萧三在回忆录中说,他1920年5月乘远洋轮到法国勤工俭学时与赵世炎同舱,赵世炎“活泼开朗,坦率直爽,很易接近”,被公推为负责人。
赵世炎是老一辈革命家聂荣臻的入党介绍人。聂荣臻回忆赵世炎:“我们都很崇拜他。在法国的时候,开大会总是选他作主席,他发言能抓住中心,有条理。接触过他的人,不管男女老幼,都与他合得来。他和蔼可亲,在重大问题面前又显得很严肃,原则性很强……”
1922年,赵世炎和周恩来等人在巴黎创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两人一起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赵世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他们有不少相似的特点:坚定,机智,待人诚挚,富有组织才能,在旅欧革命青年中享有很高威望。当时与他们同在法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三届全国妇联主席的蔡畅多次评价:“恩来和世炎全身都是聪明!”
上海80万工人皆知“施英”名,150条枪击溃5000军警
1923年,赵世炎转赴苏联学习,他抓紧一切时机“猛学猛译”,钻研马列主义,还从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大会吸取养料,为后来领导工人运动打下基础。
1924年秋赵世炎回国,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革命活动。李大钊称赞:“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
1926年5月,赵世炎遵照中共中央决定来到上海,化名施英,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呼应北伐。在上海80万工人中,“施英”这个名字几乎人人皆知。
赵世炎与旅法战友周恩来重逢,深入一线交替指挥。他们带领几千名工人,带着150条枪和7颗炸弹,击溃了5000反动军警的袭击,缴获了2000多支枪和许多军用品。1927年3月22日,由周恩来担任总指挥、赵世炎担任副总指挥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当时敌我力量悬殊超乎想象。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馆展示的一份作战计划书上,进攻警察总局等机构的武器只有“盒子十七个、手枪十九、炸弹四”,人数只有100人,大部分工人手中没有枪弹,只能埋伏突袭。
“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在给家人的信函中,赵世炎表明决心,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活一天就要斗争一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守着万金吃剩饭,一定是共产党人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7月2日,军警闯进赵世炎在上海的住所——四川北路志安坊190号(今多伦路189号),搜出约4万元巨款。这是当时存放在他家的一笔党的工作经费。因风雨大作,赵世炎未能察觉家人从窗台推下花盆的示警,一进屋就被逮捕。赵世炎假称自己是商人,叫夏仁章。一开始,敌人觉得生意人家里有巨款也正常,但当他们看到饭桌上摆着剩饭剩菜时产生了怀疑:“守着巨款,自己却在吃剩饭,这一定是共产党人才做得到。”
这个故事,赵新炎记了一辈子。他说,爷爷自小生活优渥,在革命中吃尽苦头而不悔,守着万金吃剩饭正是他坚守初心使命的选择。
被捕后的赵世炎受尽严刑拷打,仍视死如归:“你们只能捉到我一个施英,要想从我口里得到半点机密,那是枉费心机。”他把敌人的监狱和法庭当成讲坛,继续宣传党的主张和共产主义理想:“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布满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共产党最后必将取得胜利!”
赵世炎烈士纪念馆馆长白明跃说,党组织决定不惜代价救出赵世炎,为此准备好了10万大洋营救,但当敌人知道赵世炎是重要人物后,就反悔不放人了。
1927年7月19日,卫兵来牢房问“哪个是施英”。赵世炎泰然立起,用戴着手铐的双手整理了衣服,从容得像去赴宴一样。在枫林桥畔的刑场,赵世炎饮了一杯烈酒后,刽子手动手砍他的头,他跳起来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新军阀蒋介石!”第一刀砍在腰上,接着刽子手连砍数刀,英雄的头颅落地了,身躯却久立未倒。
赵世炎是“延安五老”之一吴玉章的入党介绍人。吴玉章写诗悼念他:“龙华授首见丹心,浩气长虹烁古今。千树桃花凝赤血,工人万代仰施英。”
赵世炎出生时,赵从善因觉世道黑暗,希望儿子能像一团火照亮这个世界,为他取名“世炎”。在短短26年的生命里,赵世炎的青春果如火焰般闪亮夺目。
在赵世炎牺牲地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主题曲《交换》中有两句歌词感人至深,如同赵世炎写照:
正因为相信有光/我才投身于黑暗
正因为终究会站得高昂/我先倒下/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