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仲夏时节,虾稻飘香,水乡潜江,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动静相宜、韵律和谐的美丽画卷。

潜江,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从2001年到2004年,潜江人花了四年时间,探索出了这一综合种养模式。一季中稻一季虾,亩产小龙虾可达100kg左右。这种新型种养模式提高了农田复种指数,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加工出口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一举多赢。2008年,省政府把发展“虾稻连作”模式写进一号文件,成就了“世界龙虾看潜江”的美誉。小龙虾的市场需求量随即迅猛增长。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虾稻连作”模式的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小龙虾产量始终低位徘徊,养虾种稻茬口紧张,直接影响经济收入,抑制农民种养热情。

求新,求变;更高,更好。

潜江市顺势而为、凭优而上,深挖稻田养虾潜力。成立小龙虾创新团队,出台政策鼓励大胆创新。从2010年起,历时3年,开展科技攻关,“虾稻共作”生态种养高效模式横空出世。

“虾稻共作”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双收。小龙虾和水稻和谐共生,以虾带粮,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亩产小龙虾一跃上升到200公斤以上,稻谷600公斤以上,亩平利润超5000元。比单一种植中稻亩平增收3000元以上。既增加农民纯收入,又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绝对安全。“虾稻共作”模式下生产的生态稻米受到市场热捧,身价倍涨。“虾乡稻”牌生态香米多次荣获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大米”称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称号。在湖北省农业部门组织的水稻品质检测中,“虾乡稻”综合指标名列全省第一名。

2018年,潜江市小龙虾总产量达到13万吨,而粮食产量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4万吨。全市虾-稻综合产值达320亿元、同比增长39%。

国家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首席专家、著名教授王武盛赞潜江:“虾稻共作”是中国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是一次现代农业的革命。”

目前,全市虾稻共作面积已达75万亩,建成了13个万亩高标准集中连片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基地。带动全省虾稻共作面积700万亩、全国1500多万亩。

“虾稻共作”火爆大江南北,精深加工强势异军突起。莱克、华山两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全球ERC认证。生态环保的“潜江龙虾”成为中欧互认免检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品直接进入欧美超市,占居欧洲60%市场。2018年,潜江龙虾出口创汇1.5亿美元,连续14年领跑全国,产品远销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