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涵养副中心生态文明。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与治理,实现“一减两改善三提升”,让澴川大地空气常新、绿水常流、青山常在。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严格落实重点区域十年禁渔和府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环境损害惩治和责任追究制度,广泛开展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创建。营造天蓝水清地绿的人居环境,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精准开展流域治污,市县城市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水质优良率达到国考要求;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理,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初步建成无废城市。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80%以上;全面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90%以上,孝感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分类处理,县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0%。 

   

(六)塑造孝文化名城新形象,彰显副中心文化魅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孝感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和全国文明城市,县市区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加快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弘扬“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孝感精神,推进城市文明与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建成、命名一批红色文化、孝文化遗产传承工程,举办孝文化旅游节,提升孝文化论坛永久场址和“五孝”品牌影响力,打造“孝感天下、情润山水”城市名片。繁荣文体事业,统筹推进基层文化“四馆三场两中心”和体育“一场两馆一中心”建设,县级“三馆”、村(社区)文体广场提档升级,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和城乡15分钟健身圈,推出一批体现孝感特色的精品力作。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建成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一批文化龙头企业、特色品牌,构建“一心一区八带”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在5%以上。    

(七)实现共享发展新愿景,提升副中心幸福指数。坚持共同富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打造幸福宜居之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经济增长水平。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持续推进全民参保,养老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增保障性住房2.1万套,提升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水平,高质量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元发展,职业教育融合贯通,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民办教育分类规范;支持湖北工程学院加快建设国内应用型一流大学,支持湖北职院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特色专业。深化健康孝感建设,坚持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四大体系,统筹推进全民健康行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安全发展,全面推进平安孝感、法治孝感建设,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确保安全事故全面下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通过国家验收。    

各位代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催人奋进,2035年远景蓝图已经绘就。“十四五”大幕徐徐展开,这其中有一些重要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我们将迎来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2023年,我们将迎来孝感建市30周年和“十四五”中期评估;2024年,我们将迎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启动建设20周年;2025年,我们将迎来“十四五”收官之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干好每一年,跑好每一棒,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奔赴新征程。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扭住供给侧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坚持“两保持一优先”,坚持“八双”实务,从八个方面抓好全年目标任务落实:    

 

      (一)推进“三项行动”,在壮大实体经济上开新局    

        推进制造业升级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增强十大特色园区承载力,建立十大精品产业链链长制,促进十大重点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建设,建立规上企业培育库,梯次培育一批头部、骨干、小微成长型企业,新增上云企业200家、隐形冠军6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3家,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00家、增加值增长10%以上。实施上市倍增计划,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和四板企业30家。培育扶持本土特级施工企业,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新增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2家,培育国内知名品牌1-2件。    

 

        推进服务业提升行动。承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流通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中部地区农批建材大市场,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健康健身、养老托幼、社区便民等生活性服务业。持续开展服务业整治提升行动,抓好“五个一百”培育申报,强化服务业精细纳统,新增限上商贸单位80家。推进金融“面对面”工程,防范金融风险,力争新增存贷比超过100%。实施全域旅游工程,以路长制为抓手新建7条农旅养融合示范线,开发建设双峰山环山乡村度假带,争创4A级景区2个,旅游业综合收入增长15%以上。坚持房住不炒,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推进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加快三江、航天重工等六大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完成三江万山增资扩股混改,军民融合产业产值突破220亿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成5G基站3000个以上,实现市县城区全覆盖,延伸至重点区域,培育骨干企业和应用示范企业20家。加快建设数智孝感,支持互联网医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发展航天航空、新材料、文化产业、能源产业,打造新的增长点。    

 

<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