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十堰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陈新武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聚力脱贫攻坚、奋力转型发展的五年,也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的五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亿元,人均GDP接近6万元。

——这五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创造性开展 “四项重点”工作,组建1807支工作队驻村帮扶,7.2万名干部结对帮扶83.4万贫困人口。整合涉农资金346.9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发展产业基地64.9万亩,建设扶贫车间(作坊)3481个,带动72万贫困人口脱贫。建设集中安置点4022个、易地扶贫搬迁35.5万人。改造危房10.4万户,资助贫困学生157万人次,兜底保障低收入和特困对象19万人,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村村建有卫生室,住房安全、义务教育等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456个贫困村出列,8个贫困县(市、区)摘帽。扶贫工作成效考核连续六年在全省获得优秀等次。

——这五年,产业升级实现突破性进展。坚定不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动能,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乘用车从小到大,商用车迈向中高端,新能源车快速成长,开创了“商乘并举、油电并重”新格局。倾力服务东风,深入实施“1+5”协议,东风商用车新工厂、东风小康新工厂、易捷特新能源乘用车、双星东风4.0新工厂等项目投产。东风十堰板块实现产值897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49.4%;商用车产量达到22万辆,创历史新高。新增新能源整车企业5家、专用车企业22家。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实施技改项目738个。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建成10亿元以上项目45个、亿元以上项目1069个。加强产业链招商,引进注册规模项目1214个、实际到资662亿元。方特武当山中华传统文化园、汉水九歌、新希望养殖等重大项目落地,农夫山泉三期、万润新能源、猛狮科技、华彬矿泉水、鑫资再生科技、嘉麟杰服饰、元和观民宿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运营。创建国家高新区取得重大进展,新增高新企业20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9.6%。大力发展全域旅游,A级以上景区总数达85家,汉江休闲观光带、城郊生态游憩带、竹房绿色度假带、大武当健康养生区基本建成。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8%。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稳定保持在7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12.1:48.9:39优化为8.5:43.9:47.6。

——这五年,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提升。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总里程达525公里,十巫、十淅高速快速推进;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404公里、2693公里、2.9万公里,跨汉江大桥达15座。武当山机场通航,迈入全国百万级机场行列。汉十高铁通车,十西高铁湖北段开工,十堰跨入高铁时代。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京能热电联产项目竣工投产,夹河关电站、孤山电站建成发电。十卧500千伏输电线路竣工运营,县域220千伏变电站实现全覆盖。中心城区启动并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建成火箭路等主次干道19条,综合改造北京路等道路8条,滨江新区至武当山玄岳门一级路等15条交通干道加快建设;建成地下综合管廊22条、83.3公里;集中供暖12万户、1200万平方米;建成公租房4.3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1.5万户。生态滨江新区与中心城区加快融合,山水城特色更加彰显。

——这五年,生态环境实现系统性治理。坚持把生态修复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建立自然保护地41个,占国土面积16.3%。划定生态红线784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3%。完成精准灭荒4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67%。拆除丹江口库区网箱18.2万只、围网23万平方米;“五河”全部消劣,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351.7亿立方米,惠及6700万人口;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稳居全省前列。成功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我市荣获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等称号。丹江口市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郧阳区入选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竹溪县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8个县市区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这五年,文明创建取得历史性突破。坚持为民创建,久久为功,以全国地市级城市第一名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丹江口市、竹山县同步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村镇、校园、家庭40个,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人、中国好人39人。连续八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成功举办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等重大活动。积极参与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获评“最受观众喜爱魅力城市”。十堰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城市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这五年,人民生活获得实质性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1%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570元、11606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6%,新改扩建学校887所,新增校舍面积140万平方米,10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城区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实现医药耗材零加成。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社会救助标准实现“五连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六连增”。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40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公共图书馆8座、文化馆9座、博物馆12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成功举办首届南水北调十堰(郧阳)国际马拉松、市第六届运动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1  2  3  4  5  6  7  8  >